卷十二 道应训[第1页/共10页]
昔者,公孙龙在赵之时,谓弟子曰:“人而无能者,龙不能与游。”有客衣褐带索而见曰:“臣能呼。”公孙龙顾谓弟子曰:“门下故有能呼者乎?”对曰:“无有。”公孙龙曰:“与之弟子籍。”后数日,往说燕王。至于河上,而航在一汜,使善呼者呼之。一呼而航来。故曰:贤人之处世,不逆有伎能之士。故老子曰:“人无弃人,物无弃物,是谓袭明。”
惠子为惠王为国法,已成而示诸先生,先生皆善之,奏之惠王。惠王甚说之。以示翟煎。曰:“善”!惠王曰:“善,可行乎?”翟煎曰:“不成。”惠王曰:“善而不成行,何也?”翟煎对曰:“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岂无郑、卫激楚之音哉?但是不消者,不若此其宜也。治国有礼,不在文辩。”故老子曰:“法律滋彰,盗贼多有。”此之谓也。
武王问太公曰:“寡人伐纣天下,是臣杀其主而下伐其上也。吾恐后代之用兵不休,斗争不已,为之何如?”太公曰:“甚善,王之问也!夫未得兽者,唯恐其创之小也;已得之,唯恐伤肉之多也。王若欲久持之,则塞民于兑,道全为无用之事,滋扰之教,彼皆乐其业,供其情,昭昭而道冥冥,因而乃去其瞀而载之木,解其剑而带之笏。为之三年之丧,令类不蕃,高辞卑让,使民不争。酒肉以通之,竽瑟以娱之,鬼神以畏之,繁文滋礼以弇其质,厚葬久丧以亶其家,含珠鳞、施纶组以贫其财,深凿高垄以尽其力,家贫族少,虑患者贫,以此移风,能够持天下弗失。”故老子曰:“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知名之朴也。”(未完待续。)(未完待续。)
颜回谓仲尼曰:“回益矣。”仲尼曰:“何谓也?”曰:“回忘礼乐矣。”仲尼曰:“可矣。犹未也。”异日复见,曰:“回益矣。”仲尼曰:“何谓也?”曰:“回忘仁义也。”仲尼曰:“可矣。犹未也。”异日复见。曰:“回坐忘矣。”仲尼遽然曰:“何谓坐忘?”颜回曰:“堕支体,黜聪明,离形去知,洞于化通。是谓坐忘。”仲尼曰:“洞则无善也,化则无常矣。而夫子荐贤。丘请从以后。”故老子曰:“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至柔,能如婴儿乎!”
晋文公伐原,与大夫期三日。三日而原不降。文公令去之。军吏曰:“原不过一二日将降矣。”君曰:“吾不知原三日而不得下也。以与大夫期,尽而不疲,失期得原,吾弗为也。”原人闻之,曰:“有君若此,可弗降也?”遂降。温人闻,亦请降。故老子曰:“窈兮冥兮,此中有精,其精甚真,此中有信。”故“美言能够市尊,美行能够加人”。
齐人淳于髡以从说魏王,魏王辩之。约车十乘,将使荆,辞而行。人觉得从未足也,复以衡说,其辞若然。魏王乃止其行而疏其身。失从心志,而又不能成衡之事。是其以是固也。夫言有宗,事有本,失其宗本,技术虽多,不若其寡也。故周鼎著倕,而使啮其指,先王以见大巧之不成也。故慎子曰:“匠人知为门,能以门,以是不知门也,故必杜,然后能门”。
罔两问于景曰:“昭昭者,神明也?”景曰:“非也。”罔两曰:“子何故知之?”景曰:“扶桑受谢,日照宇宙,昭昭之光,辉烛四海,阖户塞牖,则无由入矣。若神明,四通并流,无所不极,上际于天,下蟠于地。化育万物而不成为象,俯仰之间而抚四海以外。昭昭何足以明之!”故老子曰:“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