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光洞主谈旧变 玉虚尊者悟前身[第1页/共6页]
冯相本意,只道洞中风景可赏。既到了内里,灰尘满地,流派寥寂,似若无人之境。但见:
一时廊殿洞府溪山,捻指皆无踪迹,单单剩得一身,仿佛端坐后园容膝庵中禅床之上。觉茶味犹甘,松风在耳。鼎内卷烟尚袅,座前花影未移。入定一晌之间,身游万里以外。冯相想着境地了然,语话清楚,全然不象梦境。晓得是禅静当中,显见宿本。何况自算其寿,恰是五十六岁,合着行童说尊者游戏人间之年纪,清楚己身是金光洞主的道友玉虚尊者的转世。
自此每与客对,常常自称老衲。后三十年,一日无疾而终。天然仍归玉虚洞中去矣。诗曰:
说话的,你错了。据着《三元记》戏本上,他父亲叫做冯商,是个做客的人,如何现在说是仕进的?连名字多不是了。看官传闻:那戏文本子,多是扯谈,岂可凭信!只如南北戏文,极顶好的,多说《琶琶》、《西厢》。那蔡伯喈,汉时人,未仕进时,父母双亡,卢墓致瑞,分府幸他孝廉,何曾为仕进不归?父母饿死?且是汉时未曾有状元之名,汉朝当时恰是董卓擅权,也没有个牛丞相。郑恒是唐朝大官,夫人崔氏,皆有封号,何曾有夫身张生的事?先人虽也有晓得是无微之不遂其欲,托名丑低的,倒是戏文倒说崔张做伉俪到底。郑恒是个花脸衙内,撞阶死了,却不是倒置得没事理!只这两本超卓的,便好笑起来,何况别本能够准信得的?以是小子要说冯当世的故事,先据野史,把父亲名字说明白了,免得看官每信着戏文上说话,千古不决。闲话休题。
冯相惊奇不决,见一个胡僧自洞内走将出来。你道怎生模样?但见:
驰驱如飞,将至坐侧。冯相怆惶,欲避无计。忽闻金锡之声震地,阿谁猛兽恰象有人赶逐他的,窜伏亭下,敛足暝目,如同待罪普通。
山川娟秀,林麓清佳。出没万壑烟霞,高低千峰花木。静中有韵,细流石眼水涓涓;相逐偶然,闲出岭头云片片。溪深绿草茸茸茂,石老苍苔点点斑。
冯相踌躇不决,慢慢走至后院。忽见一个行童,凭案诵经。冯相问道:“此洞何独无僧?”行童闻言,掩经离榻,拱揖而答道:“玉虚尊者游戏人间,今五十六年,更三十年方回此洞。缘主者未归,是故无人相接。“金光洞主道:“相公不必问,后当自知。此洞有个空寂楼台,迥出群峰,下视千里,请相公登楼,款歇而归。”遂与登楼。
目光闪动,毛色斑搁。剪尾宕谷风生,移步郊园草偃。山前一吼,慑将百兽潜形;林下独行,威使群毛震惊。满口利牙排剑戟,四蹄钢爪利锋芒。
风轩水榭,月坞花畦。小桥跨曲术横塘,垂柳笼绿窗朱户遍看他亭,皆似曾到,但不知是那边园圃在此壁间。冯相狐疑是障眼之法,正色责金光洞主道:“我佛以正法度人,吾师何故将把戏变现,惑民气目?”金光洞主大笑而起,手指园圃中东南隅道:“如此风景,岂是幻也?请相公细看,真伪可见。”冯相走近前边,谛视再者,见园圃中有粉墙小径。曲槛雕栏。向花木深处,有茅庵一所:半开竹牖,低下疏帘。闲阶日影三竿,古鼎卷烟一缕。茅庵内有一人,叠足暝目,靠蒲团坐禅床上。冯相见此,心下迟疑。金光洞主将手拍着冯相背上道:“容膝庵中,尔是何人?”大喝一偈道:“五十六年之前,各占一所洞天。容膝庵中莫误,玉虚洞里相延。”向冯相耳畔叫一声:“咄!”冯相因而顿省:游玉虚洞者,乃前身;坐容膝庵者,乃色身。不觉夫声道:“当时不晓身外身,本日方知梦中梦。”口此顿悟无上菩提,喜不自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