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二章 忠言[第1页/共2页]
宣和帝肝火未褪,冷冷道:“传朕口谕,着户部左侍郎代尚书之位,让梁尚书放心在府里养伤。”
宣和帝面色倏忽一变,蓦地起家,目中杀气腾腾,张口怒喝:“大胆!你这是在指责朕是穷兵黩武的暴君不成!”
众文臣内心直直往下沉。
……
不过,动手再轻,到底也是棍棍落在后背上,少不得要受皮肉之苦。二十廷杖下来,梁尚书已经疼得满面盗汗,别提及家,连说话的力量都没了。
贺祈目光一闪,冲梁尚书微一点头,然后对行廷杖的御前侍卫说道:“梁大人年纪老迈,禁不起折腾,你们好生服侍。”
梁尚书顶着庞大的威压,再次鼓起勇气进言:“微臣是文臣,不懂战事,也不敢乱言。微臣只恳请皇上,等战事安定后,给百姓几年疗摄生息的时候。”
别的几位尚书,也纷繁出言讨情:“恳请皇上息怒!”
……
不过,贺祈口中的“程太医”,只要一小我。就是简在帝心圣眷极浓的程锦容!
这是表示侍卫们动手要轻,不能真正伤了梁尚书。
行廷杖的御前侍卫都有一手好工夫,能够打得响声啪啪却不伤筋骨,也能够落背无声却伤及五脏六腑。万一有人下黑手,这把老骨头也撑不畴昔。
众臣:“……”
宣和帝正在气头上,甚么都听不进。万一世人出言再激愤宣和帝,只怕就不是一顿廷杖那么简朴了。
贺祈叫来朱启珏,低声叮咛几句:“找个木板来,将梁大人抬在木板上,找一辆马车,送梁大人回梁府。”
“请皇上顾恤百姓,体恤爱民。请皇上少起战事,轻徭役税赋。百姓有了活路,大楚方能真正安宁!”
宣和帝当然听得懂梁尚书的言下之意,面色一沉,龙目闪过凌厉如刀锋的肝火。
“大楚长年兵戈,不断地抽丁参军,税赋又重,百姓是真的快没活路了……”
贺祈身为御前侍卫统领,安排这点小事,不过是动动嘴皮的工夫。可这一行动,对梁尚书来讲倒是一桩极大的情面。
梁尚书早有筹办,沉声应道:“微臣不敢瞒皇上。这几年,大楚各地时有民乱,隐户越来越多,大片良田荒凉,没人耕作。收上来的税赋银子只要往年的一半。”
梁尚书也是五十多岁的人了,长年掉发,身材也没结实到哪儿去。那里禁得起如许折腾!
宣和帝脾气暴戾,一怒之下“赏”臣子廷杖,也不是甚么希奇事。一年里总要有个几遭。不过,挨廷杖的,多是御史言官,或是低品级的文臣武将。
梁尚书心头一热,想低声伸谢,贺祈敏捷低语道:“戋戋小事,不敷挂齿。梁大人快些回府疗伤吧!”
宣和帝张口问户部的梁尚书来:“朕问你,国库里的银子,到底还能支撑边关打多久的仗?”
梁尚书忠心进言,并未悔怨。不过,到了临头,内心也有些发憷,下认识地看向贺祈。
几位尚书心中各自一凉。
若不拦下话头,等候梁尚书的,只怕就是一顿廷杖了。
吏部苏尚书见势不妙,忙拱手为梁尚书讨情:“皇上息怒!这些光阴,梁尚书为了筹措雄师粮饷,连着熬了几夜没睡过了。一时脑筋胡涂,说话莽撞,恳请皇上饶过他这一遭。”
天子一怒,浮尸千里。这话毫不是虚言。
御前侍卫们心领神会,点头应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