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收获满行囊(杭州八史)[第4页/共6页]
杭州,作为一座汗青文明名城,遗存了大量的文物与古籍,只是千百年以来,光阴流转,很多空中的文物早就烟飞灰灭了。但是地名仍在,虽历经千年风霜雨露,老桥犹存、地名犹在,诸如,元同桥、宝善桥、佑圣观路、皇亲巷、武林门等。
杭州都会史研讨第一人
《浙江经济文明史研讨》(浙江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与《杭州八史》相干的著作:
《宋朝衣食住行研讨》(中国文史出版社2013年版)。
全书史料翔实,论说精密,有学者研讨评价,这是一部人们全面认知南宋都城临安的“百科全书”。林也是以书被人称为“研讨南宋故都杭州第一人”。
三《杭州当代都会史》
雍正年间,增加到“西湖十八景”;
《浙江汗青与旅游文明》(中国国际播送出版社1996年版);
七《浙江丝绸纺织简史》
附录3:自从一九八五年“修规”今后(见第九章“参与全省旅游打算”),杭州的都会开辟头绪越来越了了,也越来越深切民气,除了讲授以外,林平生为这座都会文明汗青的写作,一向到明天(2020),几近没有留步过,可说洋洋大观,收成满行囊,首要作品有:《南宋都城临安》(西泠印社1986年版,获市科技优良著作一等奖、省科技三等奖);
《南宋都城临安研讨》在二00八年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此书是对《南宋都城临安》的弥补,内容增加了约三分之一,涵盖了南宋朝廷建立前的汗青、建立临安府颠末、皇城扶植、宋廷官署、太庙与御前宫观、都会扶植、都城手产业作坊、商贸办奇迹、烹调与菜点、航运、人丁与官民糊口,包含医药、西湖、修建、黉舍以及文娱、文明、民风、文献、名流、禁卫、历任知府、国际来往。还附录了帝王简表、临安府大事记等。
二00四年,由林正秋主编的《杭州地名的汗青与文明》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可说首开杭州地名研讨之先河,梳理了杭州地名生长的头绪,既是一本学术研讨之作,也是一本浅显读物。在浩大的古籍中,林正秋发掘了不计其数的有关地名史料碎片。
《浙江经济文明史研讨》(杭州出版社2001年版主编;
西溪受天目山春夏大水冲流淹没,成了湖泊;干旱时,湿地时隐时现。全书揭示了西溪各个期间的特性,包含天然地理与人文特性。实际上,这本书为杭州周边城镇与村落的生长过程做了体系研讨,读者能够从地区的角度来察看与核阅这座都会过程的头绪,城区的繁华与周边经济的生长不无联络(详见本书第十三章西溪开辟)。
公安厅消防局的朋友读到了这篇文章后,很有开导,聘请他持续为该刊写稿。
西溪湿地是杭州近郊的一个地区,此书归纳了西溪太古雏形、汉唐构成、宋元生长、明清昌隆、民国湿地萎缩与今湿地重生等六个阶段。4、五千年前,已有人类在这块湿地活动。当杭州城区地区还是钱塘江的滩涂时,潮流来时,被水淹没。唯有西湖两边的群山暴露海面,成为孤岛。
钱弘俶期间(三十一年):新建梵刹九十四所:瑞相院、慧日永明院、白莲寺、因霞寺、二尊殿(大石梵刹)、梵天寺、光相院、本相院、安吴塔院、灵源院、兴庆院、千光王寺(宝云寺)、金轮寺、保俶寺(又做宝俶寺)、慈恩野蛮教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