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境小说网
会员书架
妙境小说网 >都市娱乐 >一个人与一座城市的故事 > 第18章 户籍、人口与乡贤研究

第18章 户籍、人口与乡贤研究[第1页/共5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望海亭,在绍兴府山,《吴越春秋》载,范蠡在此建飞翼楼。楼废,又建亭望海,故名;

注2,范蠡(公元前536—448年),字少伯,楚国宛地三户(今南阳淅川县滔河乡)人。春秋末期计谋家、经济学家。曾献策扶助越王勾践复国,兴越灭吴,后隐去。著《范蠡》二篇,今佚(摘自收集)

名流效应能够激发更多人的存眷,这是旅游经济与打算的要素之一。

工匠喻皓,生于吴越国期间,只是一名制作木塔的徒弟。

《浙江旅游文明大全》内容较为全面,不过,最有特性的部分是“名流胜迹”,他列举四十八位名流在浙江的游踪,分门别类,有传说类的人物:虞舜、夏禹;

汇集名流贤士墨迹

二00二年,林主编的《杭州历代名流墨迹》面世,由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市委书记王国平作序,采取古式线装本情势,分为上、中、下三册。

名流游踪与旅游开辟

一九九二年林正秋被评为“杭州市教诲体系标兵”。

在全部写作过程中,仍担当着普通的讲授任务,时有兼顾乏术之感。

一九九三年,林正秋被评为1992-1993年的“杭州市师范优良西席”,并荣获国度教委颁布的“曾宪梓教诲基金奖”。

元明期间的科学家;

陶公钓矶,在宁波东钱湖畔。相传范蠡隐居垂钓,取名“陶公钓矶”为东钱湖十景之一。

朱子洞,在新昌仙髻岩南侧岩腹中。相传朱熹在此讲学,原有朱子亭,供朱熹像,亭联曰:“日月两轮六合眼,读书百年圣贤心”。洞旁有一棵老梅,据传为朱熹手植,至今仍抽枝着花,朝气不断,人有“朱梅”之称:

也有高僧:智顗、济公、弘一法师;美女、隐士:西施、严子陵等。

宋太宗调集天下能工巧匠到都城开封府按天宫形状造一座十三层宝塔。

下册首要有:厉鹗、丁敬、杭世骏、梁诗正、陈兆崙、袁枚、梁同书、童诰、蒋仁、黄易、陈鸿素、龚自珍、戴熙、陈豪、汤寿潜、章炳麟、陈叔通、丁辅之、王福庵、马叔伦、郁达夫、夏衍、常书鸿等,总计一百二十多人。

诸如,他的《西溪湿地史》上篇为西溪简史,下篇就列举了西溪地区的当代名流、贤人。一样,在《杭州玄门史》中,也历数杭州各代玄门名流…。一向到明天(2021),林仍在构思《杭州历代闻名医学家》的书。

人丁研讨

陶朱山,在诸暨城关西侧。相传山麓有范蠡故居而得名;

杭州凤凰山梵天寺制作了一座塔。钱王登临察看时,发明塔摇摆。

在二十世纪8、九十年时仍不为人所知,是以,林为每个科学家做了简练扼要的小传,为读者揭示了浙江当代光辉的科技文明。很多工匠与科学家在当时鲜为人知。因为前人利用白话文,这给当代读者带来必然停滞,编写时需有需求的解读与对比。

清朝科学家。

匠人们想不出启事,喻皓笑道:“只要把每层铺上木板,用铁钉钉牢,使四方八面都结成整本,塔身就稳定了。工匠照着去做,公然塔身就不摇了。

乡贤研讨

溪山第一楼,在嵊州城关镇鹿胎山麓,相传朱熹游剡,登山观景,有语赞“溪山第一”。嘉庆九年(1804)建楼取名记念:

林正秋对杭州人丁研讨的第一篇论文颁发在一九七八年《杭州大学学报/社科版》上,题目是《南宋都城杭州百万人丁考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