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为报刊写稿、为朋友写序[第1页/共4页]
清《玉皇山庙志》载,唐玄宗年间(712-756),有采松花者遇一道人,问之,则曰:特朝三清道祖,及时腾空而去,一进传场,开山启建玉龙道院,供奉三清三宝三天教主。
林正秋的首要事情是讲授,写作与科研只是在讲授之余的帮助产品。他为人谦恭,别人所托之事,只要能办到、只要能挤出时候,老是有求必应。除了普通的讲授任务以外,笔耕不辍,稿子送到出版社,动辙几十万字的大部头专著。如果有朋友、同事或门生有新书出版,除了大力支撑与鼓励以外,还拨出时候为之撰写序言或媒介,向社会保举他们的著作。
注释:注1本段改写自张凌鸿作《林正秋,让汗青走进糊口》载《杭州》二00七年四月刊。
自是人间轻举地,何必蓬岛访真仙。
林查阅了历代处所志书与古籍的记录,在文中将这些史实一一列出。
《杭州美食》,一家杭州饮食公司的内部刊物(注2),发行量不大,只摆放在本公司旗下餐馆与内部员工浏览。该杂志创办时,编辑登门约稿,林为这家杂志写了很多文章,先容了杭菜名肴及背后的故事及传说,让人们在抚玩西湖美景之余,咀嚼这座都会源远流长的菜肴文明。有记者写道,林传授不擅厨艺,却能将汗青浇注成一道道甘旨好菜,委实不易。
普通来讲,在杂志上颁发的稿子,大多是他的最新创作。因为一部专著的完成,并非能一蹴而成,需求经年累月的尽力才气面世。由此,在各个报刊上颁发的很多内容,实际上是他的最新研讨创作服从,让读者先睹为快。当然,也有部分文章在已出版的册本上有了,但是书籍只能在小众范围内畅通,报刊能用最快的时速、最直接的体例通报给大众。
道仙吕洞宾云游天下,至玉龙道院,题诗一首:“七福寂静五色丹,六通四达出灰尘。
杭州名菜“东坡肉”,大多数只存眷于这道菜的作料与口味,而林却从古书上考据到了这道制作这道菜肴的每一个法度、每一种调料以及烹制体例,让它获得了最原始的答复。
《杭州统战》,为中共杭州市委统战部主理的内刊,林在该杂志上体系先容了暮年的杭州道观文明,史册上,杭州旅游与宗教文明密不成分,全盛时,道观多达数百余所,遍及西湖周边的山林村落,明天只剩下葛岭抱朴道院、玉皇山福兴观几所了。
清雍正年间(1723-1735)浙督李卫深感杭城“火患之多,动辄千百家”,因而,在玉皇山顶开凿日月池,在山腰安设七星缸,取水以制火。
林设有专栏,逐月一篇,成为他向社会发声的首要管道之一。
注4,七星缸,源于杭州官方的一个传说,指的是七只弹压飞龙的大铁缸,杭州人另有句老话,“七星钉飞龙只差水一桶”,就是指的这个故事。
梵天寺,筑于天夏四年(904),吴越国王钱镠所建,初名南塔寺。乾德三年(965)于寺中建一对经幢,有释迦真身舍利塔。平治年间(1064-1067)改名梵天寺。
人们不由感慨道,相隔千年的甘旨好菜,重新回到了古人的糊口。
林应编辑的聘请,不但写了杭州历代历朝产生的火患史实,也写了前人防灾救火的体例的系列文章,他说,暮年在吴山与玉皇山顶就有观火哨,至今在玉皇山还留有七星缸,就是一个证物(注4)。在为这家杂志撰稿的根本上,让他堆集了大量防火消防的素材,成绩了他的另一本书丰富的书《杭州消防史》(见第二十三章《“收成满行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