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素式女子[第2页/共2页]
月上柳梢头,人约傍晚后。也不知,那年,黄萱蜜斯,是否也曾与丈夫周寿恺并肩走过我脚下的石板小径。或是,伴随陈寅恪和唐筼佳耦二人,一起在园中的香樟树下略坐,一壶茶,几本书,度过一个闲惬的下午。
--黄萱蜜斯。
周寿恺,出身王谢。父亲周殿薰是清末吏部主事,后担负厦门图书馆第一任馆长,又是同文中学的第一任华人校长。也是书香家世以后。1925年,周寿恺考入福州协和大学,次年入燕京大学,三年以后,医学预科毕业。1933年,成为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博士,是着名的外科专家。
再厥后,周家搬了。
当时,现在想来当真是一派风雅。白日里,黄萱上楼与先生事情,许也趁便带上亲制的点心和香热的咖啡。傍晚时分,黄萱在家读书,先生在家抽烟,许间或相互还会在窗边楼上楼下地聊上几句。天然,也或许是君子之交,淡静如水。事情结束,便互不相扰。1952年11月,中山大学正式礼聘黄萱为陈寅恪的兼任助教。
听闻鼓浪屿的漳州路上有一处别墅,是黄萱昔日故居。虽未曾得见它的风采,但想来,也是黄萱之父鼓浪屿首富黄奕柱的房产之一,必然是不能落魄的。只是,数十年畴昔,不免风霜老旧,孤单了些,班驳了些。
黄萱平生所遇之男人,至为首要的只要两位。一是与之执手不离、相伴白首的丈夫周寿恺,一便是共卷诗书、两心相通的白叟陈寅恪。而他们,已充足令她平生丰盈、饱满,花开满树。
1954年,夏。周寿恺任职华南医学院副院长,迁家至厦门郊区,距先生的家有十千米的间隔。旧时交通天然不现在时便当,黄萱来回需求三四个小时的车程。黄萱担忧影响先生的事情,便筹算请辞。但先生如许对她说:“你去了,我要再找合适的助教也不轻易,你一走我就没法事情了。”
光阴老静,风雅长存。
三联书店出过一本书,《也同欢乐也同愁》。
真是伤感。
厥后,先生搬场,在周家楼上。
遭遇乱世,赤子心身也不敷够。彼时,周寿恺已是岭南大学医学院的院长。经院中同事先容,黄萱得以来到陈寅恪身边,试任助手。当时,陈寅恪双目失明,事情不便。纵如此,黄萱辞吐仍然令老先生影象深切,知其是真正“家声家学之美好”的女子。遂成此事。
陈寅恪平生悲欣交集,两分难,三分欢,四分孤傲,一分伤。先生此话一出,黄萱分外打动。她未曾想,本身在先生心中,竟已是如此备受看重。天然,她是不能弃他不顾的。持续留在了先生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