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境小说网
会员书架
妙境小说网 >都市娱乐 >一个人流浪,不必去远方 > 第10章 素式女子

第10章 素式女子[第1页/共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周寿恺,出身王谢。父亲周殿薰是清末吏部主事,后担负厦门图书馆第一任馆长,又是同文中学的第一任华人校长。也是书香家世以后。1925年,周寿恺考入福州协和大学,次年入燕京大学,三年以后,医学预科毕业。1933年,成为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博士,是着名的外科专家。

关于黄萱与陈寅恪,作家韩石山曾写道:“外人或许会说,黄萱能给陈先生如许一名的学界泰斗当助手,青史留名,真乃三生有幸。此话固然不谬,但反过来,陈先生能获得黄萱如许的助手,又何尝不是枯木逢春,有幸三生呢?”

黄萱平生所遇之男人,至为首要的只要两位。一是与之执手不离、相伴白首的丈夫周寿恺,一便是共卷诗书、两心相通的白叟陈寅恪。而他们,已充足令她平生丰盈、饱满,花开满树。

月上柳梢头,人约傍晚后。也不知,那年,黄萱蜜斯,是否也曾与丈夫周寿恺并肩走过我脚下的石板小径。或是,伴随陈寅恪和唐筼佳耦二人,一起在园中的香樟树下略坐,一壶茶,几本书,度过一个闲惬的下午。

听闻鼓浪屿的漳州路上有一处别墅,是黄萱昔日故居。虽未曾得见它的风采,但想来,也是黄萱之父鼓浪屿首富黄奕柱的房产之一,必然是不能落魄的。只是,数十年畴昔,不免风霜老旧,孤单了些,班驳了些。

--黄萱蜜斯。

遇见陈寅恪的那一年,是在1950年。先生在中山大学任教。黄萱好学,敬慕先生已久。听闻先生在家讲课,便邀侄女秀鸾同去。黄萱温馨,也不为此际会写下只言片语。倒是秀鸾曾记下几笔,说先生一袭长袍,肤色白,长脸高额,“可惜本应闪动聪明之光的双目,没有神采,仿佛是苍茫一片”。

不久,周黄两家定下婚约。但大婚那日,周寿恺临场离阵,留下黄萱孤自一报酬难面对迎来送往的来宾。一如林语堂。在那样一个年代,进步青年总对父母之命媒人之言促就的婚姻心有顺从。约莫都觉得此行是极不成取的。各种原委现在已然不成尽知。

是陈寅恪的三个女儿陈流求、陈小彭、陈美延顾念父母的回想录。大抵从亲从近地回顾了陈寅恪、唐筼佳耦的一辈子。陈寅恪才名鼎盛,是近当代史学巨擘。但文革期间历经磨难,僻居鼓浪屿之时,恰是人生暮年谷底。孤自与六合为依。而这当中,最贵重的,莫过于,他遇见你

当时,老先生孤境自处。门徒分离,皆避嫌不肯与之靠近。唯独黄萱心机澄净。不思其他,只慕先生学问。不管门外风声,甘心与之相伴,担负先生摆布之手。黄萱为先生事情时候长达十三年。也是在这十三年间,老先生完成了暮年几部首要著作。包含:《论再生缘》、《元白诗笺证稿》、《柳如是别传》等。

1995年三联书店出版的《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里,著者陆键东写:“带着浓浓旧时王榭人家陈迹的两户人家,以礼相待,挚诚相见,人生咀嚼俱同,更因黄萱已为寅恪先生事情这一层面而有更多共同的说话。芳邻的温馨,情面的暖意,给了陈寅恪先生有持续的欢乐。”

黄萱,是鼓浪屿首富黄奕柱的女儿。是原配夫人王氏所生。1919年,是在林语堂与廖翠凤结婚那一年,印尼华侨五十一岁的黄奕柱携巨资返来,在鼓浪屿置地安家。又从故乡将老母亲接来同住。时年,黄萱九岁,和母亲也一同搬家至此。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