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回 樵夫诡计捉孟良 六使单骑收焦赞[第2页/共3页]
是夜,酒至半酣,六使于席上谓岳胜等曰:“吾父子八人,自归大宋今后,与北番世仇。我父令公,因爪州之战,丧身于胡原谷,当时暂埋骸骨于李陵碑下。每欲遣人取回,葬于先莹(莹(ying,音盈)--宅兆。)少尽人子之道。奈偶然腹之人,代我前去,心常快快,不知何日得伸此志也。”岳胜曰:“本官此意,诚乃大孝至情。争奈番兵阻道,四下皆贼敌,难以亟取;须迟缓数年,则可计算。”六郎因潜然出涕,遂撤席而散。
是夕,六郎独坐于帐中,秉烛观书。将近二更左边,孟良果部军士悄悄来到佳盗窟。遣人缉探,回报寨中甲士各安息去了。孟良喜曰:“今番报其仇矣。”径到寨边,动部下停止于外,自轻骑杀入帐中,见六郎隐几而卧,更无一人。孟良手提巨斧,乘力向前,喝声:“六郎休走!”举斧未落,忽一声响处,孟良连人带马,陷人上坑中。帐前健军一齐抢出,用搭钧擒住。孟良带来都下二千余人,被军士围裹将来,未曾走得一个。世人押过孟良,六郎谓之曰:“量君见地,不出我神机。放汝归去,在乎调集人马来战。”围令摆布放之。孟良曰:“我虽为贼,颇知礼义,只缘顽性未除,蔽却本来耻辱。将军神人也,我安敢不伏哉?甘心倾慕以事本官,无他念也。”六郎大喜曰:“君若肯归顺于我,久后终得好项目矣。”
六郎见上面坐着一人,恰是方才带路者。那人笑曰:“我焦赞何尝请汝,汝自来寻死,复有何词?”六郎色彩不动,厉声应曰:“大丈夫视死如归,凭汝如何措置。”焦赞曰:“吾啖着多少豪杰心肝,罕见汝一个乎?”即令部下吊起,亲身动手开剥。正待举刀,忽六郎顶上冒出一道黑气,气中现出白额虎来,吼怒掉尾。焦赞大惊曰:“本来此人乃神将也。”即便叫部下放宽吊索,亲解其缚,纳头便拜曰:“小可不识神人,甘心归顺。”六郎曰:“君若肯归于我,不失官职,胜于为寇多矣。”乃取过空名官浩,付与焦赞。
时孟良因听本官席上所言,自思曰:“我蒙三次不杀之恩,本日要人着力,地点无一人敢承其志者。不如乘彻夜悄悄偷出营寨,密往胡原谷,获得骸骨而归,少报本官之万一。”孟良筹办已定,不与世人晓得,径望胡原谷而去。
三关兵马中原盛,威震番庭志气酬。
时价八月中秋佳节,六使在寨中与众将弄月喝酒,怎见得中秋好景?有前人《念奴娇》词为证:
次日黎明,寨中不见了孟良,世人报知六使。六使大惊曰:“昨日席上喝酒,本日却缘何不见?”岳胜等曰:“孟良终是贼性。莫非逃奔他处,不与本官晓得?”六使曰:“我观孟良,其性虽粗,志如金石。既降于我,宁肯私奔他适乎?”世人猜疑不决,六使亦闷闷罢了。
第二十三回 樵夫狡计捉孟良 六使单骑收焦赞
六郎分遣已定。人报:孟良引众于寨前索战。六郎即披挂上马,出寨高叫曰:“今汝用心比武,若再被擒,更无轻放之理。”孟良曰:“此来定报昨日之辱。”言罢,舞斧纵骑,直奔六郎。六郎举枪迎之。二人战上数合,六郎拨回马,望山路而走。孟良怒曰:“汝复能以箭射我乎?”径骤马追之。六郎且战旦走,赚孟良赶至山谷,故作镇静之状,头盔出错,因弃马缘山逃奔。孟良性如火烈,亦上马绰斧赶去。转过山拗,不见了六郎。良惊曰:“又中其计矣。”赶紧杀出。忽岩后一声鼓响,岳胜伏兵将谷口紧紧把住。孟良见有伏兵,迤俪投西,入山谷,依小径而走。见山岭有四五个樵夫,良问曰:“此处另有路透得那边?”樵夫道:“岩上却有巷子出得胡材涧。”良曰:“汝众救得我,愿以金珠相谢。”樵夫曰:“本欲相救,但恐将军不从。”良曰:“只图有活路,如何不从?”樵夫将麻绢一条垂下,曰:“将军把此绳系于腰间,我等齐力吊将上来,将军便能够脱矣。”知己中自忖曰:“事急且相随,权从其言,未为不成。”便双手接过绳头,拦腰紧系。世人并力扯至半岩,将绳缠缚大藤,不上不下,停而不动。良叫曰:“何故只在半空,不复吊上?”樵夫曰:“将军少待,且待吾邀世人来。”孟良听罢,忧疑无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