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朝中争议[第2页/共4页]
“臣弟也颇想见见此人。此子年方十六,便能写出《小窗幽句》这等洞查世情、动中肯綮的句子,实在让臣弟吃惊。”司马道子叹道。
胡藩义愤填膺,疾呼道:“彼苍为证,若胡藩有半句虚言,天打雷劈。请王爷明鉴!”
金陵繁华,诗酒风骚,醉生梦死。
快步走到司马道子案前,胡藩单膝跪地施礼道:“卑职雍州征虏参事胡藩,拜见会稽王。”
司马曜被王国宝奉迎得哈哈大笑,道:“卿言有理,该当昭告天下,以正视听。”
但是北府军怎能分开京口,要晓得建康的安危重于统统。
天子司马曜东风满面,看着坐于两旁的众臣,道:“燕主慕容垂献金冠乞降,诸卿觉得如何?”
“其他各州声援的环境可有报来?”司马道子问道。
“杨家毕竟是四品门弟,若骤将杨安玄拔为上品,恐引上品门阀非议。臣弟觉得应为其留进身之步,方才是珍惜之意。”
世人纷繁点头拥戴,馅谀之词飘飞。
司马曜下旨道:“仪曹侍郎郑丰为正使、散骑侍郎徐浩为副使,游骑将军邓方率轻骑骑两百保护,过京口时从北府军中抽调三百人,护送使团前去中山城媾和。”
王国宝拍案怒道:“王爽,你可愿替杨安玄包管,将来出了事治你包庇之罪。”
其子司马元显却提示他,“杨家曾为桓温麾下,现在投在郗恢门下,郗恢是天子近臣,如果厚赏杨安玄杨家必定对天子戴德戴德,于父王有何益。”
司马道子怒形于色,王国宝本来是馅谀他的,这其中书令便是他力主保举的。
司马道子连声道:“快传,快传。”
司马道子看过国书,将金冠交给酒保,表示重新装入盒中,站起家道:“金冠在此,此事应当不假,本王这就进宫奏明天子,请天子决计。来人,备车。”
洛阳是晋国旧都,太元九年洛阳重归晋国后,一向有重回故都的呼声。若洛阳城被夺,对朝野高低的打击可想而知。
徐邈沉声道:“燕军若南下,洛阳首当其冲。王爷应派兵驰援洛阳。一旦洛阳有变,恐怕天下震惊。”
王国宝大为惊骇,转而奉迎天子,与司马道子冷淡。司马道子感受被捉弄,曾在宫中劈面叱骂王国宝,更向他掷剑,昔日交谊不复再存。
司马道子沉默不语,他本来与天子的设法不异,以为杨安玄是可用之材,应当用高品美官厚相笼络。
王爽向来与王国宝不睦,出声讥道:“王中书令这番言语,可谓小人之心也。”
胡藩悄悄齿冷,朝中这些重臣们看到金冠便忘乎以是,觉得真的天下承平了。
胡藩轻笑道:“禀王爷,是好动静。”
“此子固然有材,但行事莽撞,玉不琢不成器,可命其进国子学读书养性,待弱冠后再视其操行授官,免得拔苗滋长。”
司马道子用塵尾小扣案几,止住世人群情后,道:“本王数次面圣,天子已下旨命北府兵北移,雍州、荆州、青、兖州、豫州招募练习兵马、补葺城池,谨防有变。”
徐邈问道:“胡参事,燕国使者安在?”
胡藩早就传闻过这位中书令的德行,现在听他不分青红皂白就要问罪杨家,用心何其暴虐。
“雍州郗刺史报告说派新野郡派军援助洛阳,不知现在到了没有?。”王国宝阴阴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