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禅在茶中[第2页/共3页]
杨安玄只作不闻,煮水、涤器、分茶,安闲施为。
东林寺地主殿不似其他寺庙称为“大雄宝殿”,而称“神运殿”,大匾上三个金字出自桓伊之手。
“甚好,安玄你深具慧根,老衲能收你为弟籽实是幸事,善哉善哉。”
慧远用手表示杨安玄稍待,道:“蒙施主厚赠,无以回报。贫僧看施主气味绵长,仿佛习练过心法,不过贫僧看施主目中隐现红线、耳后微现红斑,想是失之于急。”
杨安玄率先鼓掌赞道:“大师观点深切精炼,深得佛法精美。五净心茶,好名字。”
樟树之下,慧远含笑而立。
一盏茶尚未喝完,法净和尚拿着封拜帖走来,对着大师合十为礼,禀道:“徒弟,寺外有位杨施主想求见您,带着雍州刺史郗施主的信。”
择茶、萎凋、达成、揉捻、烘干等五步详细道来,杨安玄没有避讳旁听的刘程之和张诠,这两人能成为白莲十八俊,品德德行是信得过的。
来到山寺外,便连一起大喊小叫的张锋也收敛起来,肃立等待。
刘程之不耐隧道:“大师方外之人,理那些俗人做甚。本日风和景明,正宜喝茶,俗物不见也罢。”
映山红朝阳光辉,鲜红似火、粉色如霞、淡紫如梦,镶嵌在遍山的新翠中,美不堪收。
寺外有莲池,相传是慧弘远师与众弟子亲手发掘,池中莲叶随风扭捏,说不出的清净。
佛珠是慧远随身所用的持珠,虽是浅显之物却跟从大师有十余年。
殿前稀有株大樟树,亭亭如盖,慧弘远师喜幸亏树下坐禅会友,谈经论玄。
慧远有些难堪隧道:“此功法一脉相传,吾师仅传贫僧一人,再三叮咛法不过传。”
等沸水突入杯中,茶叶在水的感化叶伸展开来,颗颗如同新芽初绽,实在赏心好看。
杨安玄多机警,立即拜倒道:“安玄愿拜大师为师,成为佛门俗家弟子。”
慧远渐渐地品着茶。一杯饮尽,道:“此茶汤清、味酣、香味淡雅,未加他物(1),方得本质。阿弥托佛,善哉善哉。”
红日西沉时,杨安玄下了庐山。手握佛珠,回顾东林寺方向,杨安玄心诚恳诚意地合十施了一礼。
弟子慧观将沸水突入碾碎地茶沫当中,用茶匙打起汤花,然后倒入杯中,暗香立时弥散开来。
本日风和景丽,慧弘远师聘请方外老友刘程之(刘遗民,遗民二字是厥后刘裕所赐)、张诠前来品新茶,谈佛理。
刘程之笑道:“大师制茶地技术更加高深了,这茶香透鼻,清爽醒脑,有如谒语。”
太元十一年(386年)江州刺史桓伊于庐山西北麓为高僧慧远修建东林寺,与北麓的西林寺相辅相成,成为南边佛门地圣地。
慧远站起家,合掌举在胸前,对着杨安玄低头礼道:“此茶与佛有缘,贫僧想请杨施主将制茶之法传授。贫僧不会将制茶之法鼓吹开去,只是便宜茶叶用来接待老友,不情之请,请施主意谅。”
“便是写《小窗幽句》的杨安玄杨施主。”
一盏饮尽,放下茶杯,杨安玄道:“小子亦好茶,研制了一种新茶,得郗刺史赐名‘碧春’。得知大师喜茶,冒昧前来请大师品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