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开物 中篇 膏液》译文[第2页/共5页]
②茶:即油茶树。
【注释】
油品
凡取油,榨法而外,有两镬煮取法,以治蓖麻与苏麻。北京有磨法,朝鲜有舂法,以治胡麻。其他则皆从榨出也。凡榨木巨者围必合抱,而中空之。其木樟为上,檀、杞次之(杞木为者,防地湿,则速朽)。此三木者脉理循环结长,非有纵直纹。故极力挥椎,实尖此中,而两端无璺拆①之患,他木有纵纹者不成为也。中土②江北少合抱木者,则取四根归并为之。铁箍裹定,横栓串合而空此中,以受诸质,则散木有完木之用也。
木的中间挖空多少要以木料的大小为准,大的能够装下一石多油料,小的还装不了五斗。做油榨时,要在中空部分凿开一条平槽,用弯凿削圆高低,再鄙人沿凿一个小孔。再削一条小槽,使榨出的油能流入接管器中。平槽长约三四尺,宽约三四寸,大小按照榨身而定,没有必然的格局。插入槽里的尖楔和枋木都要用檀木或者柞木来做,其他木料分歧用。尖楔用刀斧砍成而不需求刨,因为要它粗糙而不要它光滑,以免它滑出。撞木和尖楔都要用铁圈箍住头部以防披垂。
【原文】
用皮油制造蜡烛的体例是:将苦竹筒破成两半,放在水里煮涨(不然会黏带皮油)后,用小篾箍牢固,用尖嘴铁杓装油灌入筒中,再插进烛芯,便成了一支蜡烛。过一会儿待蜡解冻后,顺筒捋下篾箍,翻开竹筒,将烛取出。另一种体例是把小木棒削成蜡烛模型,然后裁一张纸,卷在上面做成纸筒。然后将皮油灌入纸筒,也能结成一根蜡烛。这类蜡烛不管风吹尘盖,还是经历寒天和热天,都不会变坏。
③于何禀度:从那边被付与。
若水煮法,则并用两釜。将蓖麻、苏麻子碾碎,入一釜中,注水滚煎,其上浮沫即油。以杓掠夺,倾于干釜内,其下慢火熬干水气,油即成矣。然得油之数毕竟减杀。北磨麻油法,以粗麻布袋捩绞,其法再详。
人间负重致远,恃有舟车。乃车得一铢而辖转④,舟得一石而罅完⑤,非此物之为功也不成行矣。至菹蔬之登釜也,莫或膏之,犹啼儿之失乳焉。斯其服从一端罢了哉?
皮油
凡皮油造烛法起广信郡①,其法取干净桕子,囫囵入釜甑蒸,蒸后倾于臼内受舂。其臼深约尺五寸,碓以石为身,不消铁嘴。石取深山结而腻者,轻童斫成限四十斤,上嵌横木之上而舂之。其皮膜上油尽脱骨而纷落,挖起,筛于盘内再蒸,包裹入榨皆同前法。皮油已落尽,其骨为黑子。用冷腻小石磨不惧火煅者(此磨亦从信郡深山觅取),以红火矢围壅煅热②,将黑子逐把灌入疾磨。磨破之时,电扇去其黑壳,则其内完整白仁,与梧桐子无异。将此碾蒸、包裹入榨,与前法同。榨出水油清澈非常,贮小盏当中,独根心草燃至天明,盖诸清油所不及者。入食馔即不伤人,恐有忌者,宁不消耳。
③桕(jiù)仁:乌桕树子。
制取油料的体例,除了压榨法以外,另有效两个锅煮取的体例,用来制取蓖麻油和苏麻油。北京用的是研磨法,朝鲜用的是舂磨法,用来制取芝麻油。其他的油都是用压榨法制取。榨具要用周长达到两臂伸出才气环绕住的木料来做,将木头中间挖空。用樟木做的最好,用檀木与杞木做的要差一些(杞木做的怕潮湿、轻易腐朽)。这三种木料的纹理都是缠绕扭曲的,没有纵直纹。是以把尖的楔子插在此中并极力舂打时,木料的两端不会拆裂,其他有直纹的木料则不适合。中原地区长江以北很少有两臂抱围的大树,可用四根木拼合起来,用铁箍箍紧,再用横栓拼合起来,中间挖空,以便放进用于压榨的油料,如许便可把散木当作完整的木料来利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