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开物 下篇 珠玉》译文[第7页/共8页]
①玉韫山辉,珠涵水媚:山韫玉而生辉,水涵珠而生媚。
①添沙:研磨、揣摩玉的硬沙,一种是石榴石Carnet,常用的为铁铝榴石Almandite,红色透明,硬度为7,产于河北邢台。另一种为刚玉Corundum,天然结晶氧化铝,有蓝、红、灰白等色,硬度为9,产于河北平山。
白玉河道向东南,绿玉河道向西北①。亦力把里②地,其地驰名誉野者,河水多聚玉。其俗以女人赤身没水而取者,云阴气相召,则玉留不逝,易于捞取。此或夷人之愚也③,夷中不贵此物,更流数百里,途远莫货,则弃而不消。
珍珠发展在蚌的腹内,就如同玉生在璞中一样。开端的时候还分不出贵贱,比及剖取以后才气分开。周长从五分到一寸五分的就算是大珠。此中有一种大珠,不是很圆,像个倒放的锅一样,一边光彩略微像镀了金似的,名叫珰珠,每一颗都代价令媛。这便是畴古人们所传说的“明月珠”和“夜光珠”。白日气候阴沉的时候,在屋檐下能瞥见它有一线光芒闪动不定,“夜光”不过是它的美号罢了,并不是真有能在夜间发光的珍珠。其次便是走珠,放在平底的盘子里,它会转动不断,代价与珰珠差未几(死人丁中含上一颗,尸身就不会腐臭,以是帝王之家不吝出重金采办)。再次的就是滑珠,光彩亮光,但形状不是很圆。再次的是螺蚵珠、官雨珠、税珠、葱符珠等。粒小的珠像小米粒儿,浅显的珠像豌豆儿。差劲而破裂的珠叫做玑。从夜光珠到碎玑,就比如同样的人却分红从王公到仆从几个分歧品级一样。
③《禹贡》“淮夷嫔珠”:淮、夷为二水名,嫔即蚌。
凡珍珠必产蚌腹,映月成胎,经年最久,乃为珍宝。其云蛇腹、龙颔、鲛皮有珠者①,妄也。凡中国珠必产雷、廉二池②。三代之前,淮扬亦北国地,得珠稍近《禹贡》“淮夷嫔珠”③,或后互市之便,非必责其土产也。金采蒲里路,元采扬村直沽口④,皆传记相承之妄,何尝得珠?至云忽吕古江⑤出珠,则夷地,非中国也。
【原文】
凡产宝之井即极深无水,此乾坤派设构造。但此中宝气如雾,氤氲①井中,人久食其气多致死。故采宝之人,或结十数为群,入井者得其半,而井上世人共得其半也。下井人以长绳系腰,腰带叉口袋两条,及泉近宝石,顺手疾拾入袋(宝井内不容蛇虫)。腰带一巨铃,宝气逼不得过,则急摇其铃,井上人引縆提上,其人即无恙,然已昏瞢。止与白滚汤入口闭幕,三日以内不得进粮食,然后调度平复。其袋内石,大者如碗,中者如拳,小者如豆,总不晓此中多么色。付与琢工鑢错解开,然后知其为多么色也。
凡廉州池自乌泥、独揽沙至于青莺,可百八十里。雷州池自对乐岛斜望石城界,可百五十里。蜑户⑥采珠,每岁必以三月,时牲杀⑦祭海神,极其虔诚。蜑户生啖海腥,入水能视水色,知蛟龙地点,则不敢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