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开物 下篇 五金》译文2[第1页/共5页]
【注释】
如果是造供锻造用的生铁,就让铁水注入条形或者圆形的铸模里。如果是造熟铁,便在离炉子几尺远而又低几寸的处所筑一口方塘,四周砌上矮墙。让铁水流入塘内,几小我拿着柳木棍,站在矮墙上。事前将污潮泥晒干,舂成粉,再筛成像面粉一样的细末。一小我敏捷把泥粉均匀地撤播在铁水上面,别的几小我就用柳棍狠恶搅拌,如许很快就炒成熟铁了。柳木棍每炒一次便会燃掉二三寸,再炒时就得改换一根新的。炒过今后,略微冷却时,有的人就在塘里划成方块,有的人则拿出来锤打成圆块,然后出售。但是湖南浏阳那些冶铁场却并不晓得这类技术。
①慢炒:慢火熬炒。
日本出的一种刀剑,用的是颠末百炼的精纯的好钢,白日放在日光下,那么全部屋子都非常敞亮。这类钢不是用生铁和熟铁炼成的,有人把它称为次品。日本人又有效地溲(即石脑油之类的东西,我国中原地区不出产)来淬刀剑的,传闻这类钢刀能够切玉,但也未曾见过。打铁时铁里偶尔会呈现一种非常坚固的、打不散的硬块,这东西叫做铁核。如果涂上香油再次敲打,铁核就会消逝了。凡是在山的北坡有铁矿的,山的南坡就会有磁石,好几个处所都有这类征象,但并不是全都如此。
凡钢铁炼法,用熟铁打成薄片如指头阔,长寸半许,以铁片束包尖紧,生铁安设其上(广南生铁名堕子生钢者妙甚),又用破草履盖其上(粘带泥土者,故不速化),泥涂其底下。洪炉鼓鞲,火力到时,生钢先化,渗淋熟铁当中,两情逢迎,取出加锤。再炼再锤,不一而足。俗名团钢,亦曰灌钢者是也。
【译文】
【注释】
凡炒铅丹,用铅一斤,土硫黄十两,硝石一两。熔铅成汁,下醋点之。滚沸时下硫一块,少顷入硝少量,沸定再点醋,依前渐下硝、黄。待为末,则成丹矣。其胡粉残剩者,用硝石、矾石炒成丹,不复用醋也。欲丹还铅,用葱白汁拌黄丹慢炒①,金汁出时,倾出即还铅矣。
凡炼煎亦用洪炉,入砂数百斤,丛架柴炭亦数百斤,鼓鞲熔化。火力已到,砂不即熔,用铅少量勾引,方始沛然流注。或有效人家炒锡剩灰勾引者。其炉底炭末、瓷灰铺作平池,旁安铁管小槽道,熔时流出炉外低池。其质初出洁白,然过刚,承锤即拆裂。入铅制柔,方充造器用。售者杂铅太多,欲取净则熔化,入醋淬八九度,铅尽化灰而去。出锡惟此道。方书云马齿苋取草锡者,妄言也。谓砒为锡苗者,亦妄言也。
【原文】
【译文】
凡锡中国偏出西南郡邑,东北寡生。古书名锡为“贺”者,以临贺郡①产锡最盛而得名也。今衣被天下②者,独广西南丹、河池二州居其十八,衡、永③则次之。大理、楚雄即产锡甚盛,道远难致也。
【注释】
铁
①剑州:今四川剑阁。
凡银铆中铅,炼铅成底,炼底复成铅。草节铅单入洪炉煎炼,炉旁通管注入长条土槽内,俗名扁担铅,亦曰出山铅,以是别于凡银炉内频经煎炼者。凡铅物值虽贱,窜改殊奇,白粉、黄丹,皆其显象。操银底于②精纯,勾锡成其柔嫩,皆铅力也。
制作胡粉的体例是:先把一百斤铅熔化以后再削成薄片,卷成筒状,安设在木甑子内里。甑子上面及甑子中间各安排一瓶醋,内里用盐泥封固,并用纸糊严甑子缝。用约莫四两柴炭的火力持续加热,七天以后,再把木盖翻开,就能够见到铅片上面覆盖着的一层霜粉,将粉扫进水缸里。那些还未产生霜的铅再放进甑子里,遵循本来的体例再次加热七天后,再次收扫,直到铅用尽为止,剩下的残渣可作为制黄丹的质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