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开物 下篇 佳兵》译文[第2页/共10页]
②《汉书》名曰:“蹶张材官”:“蹶张材官”,又作“材官蹶张”。材官:应即兵士中较强健者。注:脚蹋强弩张之,故曰蹶张。《汉书.申屠嘉传》:申屠嘉,梁人也。以材官蹶张从高帝击项籍,迁为队率。
硝石
⑤葛天之思:神驰葛天氏的期间。葛天氏,前人设想中的太古帝王之号。《吕氏春秋.古乐》:“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
①弩牙发弦者:弩上有突牙,用以扣弦以发弩箭。
用硝制造火药,少量的能够放在新瓦片上焙干,多的就要放在土锅中焙。焙干后,当即取出研成粉末。不能用铁碾在石臼里研磨硝,因为铁石摩擦一旦产生火花,形成的灾害就不堪假想了。硝和硫遵循某种火药所要求的配方比例拌匀研磨今后,柴炭末随后才插手。硝焙干后,时候久了又会返潮,是以大炮所用的硝药,多数是临时才装上去的。
凡弩弦以苎麻为质,缠绕以鹅翎,涂以黄蜡。其弦上翼则紧,放下仍松,故鹅翎可极首尾于绳内。弩箭羽以箬叶为之。析破箭本,衔于此中而缠约之。其射猛兽药箭,则用草乌一味,熬成浓胶,蘸染矢刃。见血一缕则命即绝,人畜同之。凡弓箭强者行二百余步,弩箭最强者五十步而止,即过天涯,不能穿鲁缟③矣。然其行疾则十倍于弓,而入物之深亦倍之。
解北:解运至北方。
①兵非贤人之得已也:用兵器不是贤人所能废除的。
【原文】
①干:盾牌。
凡箭笴,中国南边竹质,北方萑柳质,北边桦质,随方不一。竿长二尺,镞长一寸,其大端也。凡竹箭削竹四条或三条,以胶粘合,过刀光削而圆成之。漆、丝缠约两端,名曰“三不齐”箭杆。浙与广南有天生箭竹,不破合者。柳与桦杆,则取彼圆直枝条而为之,微费刮削而成也。凡竹箭其体自直,不消矫揉。木杆则燥时必曲,削造时以数寸之木,刻槽一条,名曰箭端。将木杆逐寸戛拖而过,其身乃直。即首尾轻重,亦由过端而均停也。
火药的成分以硝石和硫黄为主、草木灰为辅。此中硝石的阳性最强,硫黄的阳性最强,这两种奇异的阴阳物质在没有一点空地的处所相遇,就会爆炸起来,非论人还是物都要魂飞魄散、粉身碎骨。硝石纵向的发作力大,以是用于射击的火药成分是硝九硫一。硫黄横向的发作能力大,以是用于爆破的火药成分是硝七硫三。作为帮助剂的炭粉,能够用青杨、枯杉、桦树根、箬竹叶、蜀葵、毛竹根、茄秆之类,烧制成炭,此中以箬竹叶炭末最为燥烈。
⑦牙接:以牙榫相接。
②稍:弓背的两端为稍,又做硝。
【注释】
⑥其本则贯插接榫(sǔn)于竹丫:桑硝之根部用榫子与竹片的丫口相衔插。
【注释】
箭笴:即箭杆。
④刻锲:用刀刻出一个缺口。
三眼铳、百子连珠炮。
【译文】
穿杨贯虱:比方神射,能够百步以外射穿柳叶,射穿虱子之心。贯虱,典出《列子.汤问》纪昌学射的故事。
箭杆的末端刻有一个小凹口,叫做“衔口”,以便扣在弦上,另一端安装箭头。箭头是用铁铸成的(《尚书.禹贡》记录的那种石制箭头,是用一种土体例做的,并分歧用),至于箭头的形状,北方少数民族做的像桃叶枪尖,广东南部黎族人做的像平头铁铲,中原地区做的则是三棱锥形。响箭之以是能顶风飞鸣,奇妙就在于小小的箭杆上锥有孔眼,这就是《庄子》说的“嚆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