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开物 上篇 乃服》译文[第15页/共19页]
①他国:此国为郡国之国,他国即其他州府。
筹办织丝的时候,起首要停止调丝。调丝要在屋檐下光芒敞亮的室内停止。将木架平放在地上,木架上直立起四根竹竿,这就叫做“络笃”。丝套在四根竹上,在络笃中间的靠近立柱上八尺高的处所,用铁钉牢固一根斜向的小竹竿,上面装一个半月形的挂钩,将丝吊挂在钩子上,手里拿着大关车扭转绕丝,以备牵经和卷纬时用。小竹竿的一头垂下一个小石块为活头。当连接断丝时,一拉小绳,小钩就落下来了。
蚕既惊骇香味,又惊骇臭味。如果烧骨头或掏厕所的臭味顺风吹来,打仗到蚕,常常会把蚕熏死。隔壁煎咸鱼或不新奇的肥肉之类的气味也能把蚕熏死。灶里烧煤炭或香炉里燃沉香、檀香,这些气味打仗到蚕时也会把蚕熏死。懒妇的便桶动摇时披收回的臭气,也会毁伤蚕。如果是刮风,蚕则怕西南风,西南风太猛时,有满筐的蚕都冻僵的。每当臭气袭来时,要从速烧起残桑叶,用烟来抵挡它。
羊皮衣服,老羊皮代价卑贱而羔皮衣代价贵重。孕育在胎中而未生出来的羊羔叫“胞羔”(皮上略有一些毛纹),方才出世的叫做“乳羔”(皮上的毛卷得像耳环的钩脚一样),三个月大的叫做“跑羔”,七个月大的叫做“走羔”(毛纹逐步变直了)。用胞羔、乳羔做皮衣没有羊膻气。古时候,羔皮衣只要士大夫们才气穿,而当今西北的处所官吏也能讲究地穿羔皮衣了。老羊皮颠末芒硝鞣制以后,做成的皮衣很粗笨,是贫民们穿的,但是这些都是绵羊皮做的。如果是南边的短毛羊皮,颠末芒硝鞣制以后皮板就变得像纸一样薄,只能用来做画灯了。穿羊皮袄的人,对于羊皮的腥膻气味,穿久了就风俗了,南边不风俗穿的人就受不了;但是,往南气候逐步变暖,皮衣也没甚么用处了。
【译文】
②一手:一人之手。
②池郡:今安徽贵池。
【注释】
【译文】
②活头:即图中“活套”。
①枲著:麻布衣,这里指棉袄。
【译文】
蚕种
②顶格:以木为格,扎于屋顶,糊纸。
叠助,织纱罗者,视织绫绢者减轻十余斤方妙。其素罗不起斑纹,与软纱绫绢踏成浪梅小花者,视素罗只加桄②二扇。一人踏织自成,不消提花之人,闲住花楼,亦不设衢盘与衢脚也。其机式两接③,前一接安然④,自花楼向身一接斜倚低下尺许,则叠助力雄。若织包头金饰,则另为均平不斜之机。坐处斗二脚,以其丝微细,防遏叠助之力也。
【注释】
结花本
⑤短褐:古时贫民穿的短粗毛衣。
天孙机杼⑦,传巧人间。从本质而见花,因绣濯而得锦。乃杼柚⑧遍天下,而得见花机之巧者,能几人哉?“治乱”、“经纶”字义⑨,学者童而习之,而毕生不见其形象,难道缺憾也!先列饲蚕之法,以知丝源之所自。盖人物相丽,贵贱有章,天实为之⑩矣。
凡蚕纸用竹木四条为方架,高悬通风避日梁枋之上,其下忌桐油、烟煤火气。冬月忌雪映,一映即空。遇大雪下时,即忙收贮,明日雪过,仍然吊挂,直待腊月浴藏。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