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第二章】奉天承运[第2页/共3页]
“…”
柿子树下左边的摆着石桌石凳,右边的则摆着一张竹制的躺着,被轻风一吹,头顶枝桠摇摆、绿叶翻卷,脚边躺椅慢悠悠地晃着,一顷刻,光阴仿若倒流,带着我们回到了畴昔某个莫名的夏季午后,澹泊、喧闹。
“哎,你们来看这是甚么,”二叔手指着圣旨右下角的位置,那边有一个四四方方的大印盖在上面,在印下还手工绘制着一只展翅腾飞的大鹰,“我考考你们,你们谁能看出这方印上刻得是甚么?”
“这可不是劳什子的满清圣旨,这是大隋隋炀帝杨广的圣旨,”二叔说着声音都有点儿冲动的颤抖,带着塑料手套的手悄悄摸索着白绫子内衬,当真辨认着每一团化开的墨迹,想要看出究竟是甚么字,何如这圣旨存世时候太长,又被水浸泡过,墨字完整散开,底子没法辨认。
【第一卷第二章】奉天承运
舒雪也摇点头,“宋楷草隶我都能熟谙一点儿,可这印上的都不是,甲骨龙文就更不像,看不出来,老张,你能看出来吗?”
“二叔,我帮您先把这里清算一下吧。”舒雪少有的这么勤奋,竟然主动要打扫房间,我二叔和她也没甚么好客气的,都是从藐视着长大的,只说别累着,就奉告她笤帚、簸箕地点,而武烟川则提着东西跟在我和二叔身后,非常猎奇地打量着这屋里的安排,偷偷趴在我耳边问我,“我说语文儿,你二叔这里摆的是真的是假?”
大抵安排好了住处,二叔把这集古轩的统统钥匙都给了我一份,便带着我和武烟川两个仓促赶回了前面铺子里。
这是一处典范的北京四合院,别看面积不大,可在北京这么个寸土寸金的处所,能住的起四合院的也毫不是浅显人,二叔跟我们说这四合院还是他托朋友,花了大代价,又顺带送了点儿水货,也就是刚才所说的近似梅瓶的高仿古玩,才从人家手里买下来的。
大武这货根基上就是个有文明的粗人,对于金石古玉这类东西的批评程度也就是‘都雅’和‘欠都雅’的程度,手里举着梅瓶看了半天就只是一个劲儿的夸都雅,要说详细哪儿好来吧,又说不出来。
我们仨三个脑袋挤着一块,就等着看看这盒子里放的究竟是甚么玩意,到底是慈禧老佛爷的痒痒挠啊,还是孝庄皇太后亲用的玉黄瓜,成果等盒子翻开一开,乖乖,就一个皱皱巴巴的黄绸卷儿。
集古轩的内部安插和博雅斋差未几,一堂的红木家具,古色古香的典范中式气势,我顺手在窗框、桌面上抹了一把,已经有些灰土落在上面,看来这里已经关了一段时候了。
灰瓦红墙,正居中坐北朝南的四间正房,摆布两间配房,地上铺的都是一尺见方的青石板,在正房门口台阶下一左一右另有两棵柿子树,只是我们来的季候不对,固然柿子树绿油油的,却没有半个柿子。
这东西据账目所记,是一个匿名的老客儿存放在这里,让杨俊标帮着长长眼的,成果转天儿这老客儿就下落不明,杨俊标也俄然辞职回籍,还拐跑了集古轩统统的伴计,就连扫地的都没给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