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第4页/共5页]
陈卿嗣咬着牙根,跺下的脚悬在半空,冷冷无法道:“出去吧。”
望着陈卿嗣空旷眼神,李光仲恍然大悟,低头叹道:“武周掌政三十余年,朋党之乱,错综庞大,古今罕见。昔日老祖宗废唐,武氏一门,如武承嗣武三思,乘机篡位东宫;如李姓王爵者,欲归名器还唐;苛吏胆小包天,比方周兴来君臣等辈,玩弄是非;更有张宗昌张易之等辈,凭肉色蒙宠,肆无顾忌。这几十年,府中腥风血雨,大家自危,朝臣只知争权自保,早无管理天下之心,就算韦夫人死了,府中恐怕又是一片狼籍。”
李光仲:“能让兄长忧愁的事?难不成嫂夫人又找兄长的费事?”
裴氏腾出一只手,抚着李光仲手掌,淡淡笑笑:“相公,喝了吧。”
水碗被扔地上,破裂一地。裴氏愣了半晌,低头很久,也不看李光仲的神采,卷起裤腿,提着苗条纤细的身子,点亮烛火后,谨慎蹲着,拾起地上寥落碎片,又重新泡开一碗热水,双手捧着水碗坐在李光仲身侧。
陈卿嗣不慌不忙道:“敢问公子,先主公在位这五年间,鄙人可曾讲错?”
李光仲住城西,陈卿嗣则住城东,从城西走向城东,这段路,陈卿嗣走了不下千遍。
景云三年,唐睿宗李旦禅让皇位于李隆基,是为大名鼎鼎的唐玄宗。
“生儿生女,皆是天意,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李光仲并未发觉裴氏的恍忽,连连点头,眉宇伸展道:“我祖父十七岁时,便有家父,家父十八岁时便有我,我祖我父身故他乡,只盼能早早替祖宗传下香火,以告慰他们的在天之灵。”
陈卿嗣嘴角一僵:“公子,难说。”
李光仲想了半晌,悸动道:“依兄长所说,李唐答复之日不远矣?”
李光仲惊魂不决,一把打翻了水碗:“别碰我!滚!给我滚!”
陈卿嗣点了点头,缓缓跪坐下来:“敢问公子,韦夫人下一步欲有何作为?”
景龙四年,公元710年,夏至,此时恰是交趾一年中最难忍耐之季,天闷乏气,大雨一日三疯,持续旬月,直至秋至。
李光仲瞳孔微缩,皱着眉头,一动不动望着陈卿嗣,四年的工夫已将他性子中的躁动磨去了大半,此时的李光仲已不似当年那般遇事打动。
杨氏也不逞强,扔下草药包,高高仰着下巴,狠绝道:“我是罪奴不假,但你也只是个流人。”说罢,杨氏取回草药包裹,单独走向榻边,将重新烫热后,脱下布衣,背后模糊暴露几道湛蓝色的刺身。
陈卿嗣饮了口大叶茶,一改昔日严厉,略显隐晦道:“公子棋艺精进,鄙人自叹不如,苦衷倒不敷虑,难事倒有一桩。”
与城西繁华之所分歧,城东早已是落魄之地,但这里本不该如此荒废。交趾自汉朝起,以多产金,银,象齿,丹砂等宝贵之物闻名,直至南北朝时,仍有外洋客商慕名而来,交趾本为西来商船交集之地,其货通便利,商贾流窜,本是极其发财,单说交趾城池,其城高池深,坚固非常,皆是当时之金银混沙所筑。但是好景不长,隋大业后,天下大乱,交趾西边蛮夷堆积,趁机暴动,簇拥而起,纷繁打劫来往额商贾船队。隋炀帝平乱四方,有力自保,朝廷处所官员自始至终不正视,态度沉默,长此以往,大部分西来商船便改道广州停靠,昔日繁华便垂垂荒凉。自贞观年后,朝廷建立安南都护府,交州多产金银,交邕两州常被蛮夷扰乱,交通不便,朝廷为防六诏偷袭,城中大部分军府都建在城西,城池加固频繁,相对安然,而城东阵势较低,临入海口,每逢暴雨,城中积水便有己尺之高,足可划桨而过,久而久之,交趾城东便成了瘟疫众多的废墟,切当的说,更像是座替活人筹办的坟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