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境小说网
会员书架
妙境小说网 >历史军事 >行者玄奘 > 第十三章 释道之辩

第十三章 释道之辩[第8页/共1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玄奘却点头道:“以面作捐躯,神明可免受血食之罪恶,牲口可获得安乐不杀之荣幸,这恰是梁皇的仁慈之处。至于说到丧失天下,那是国运使然。南朝本就是个你方唱罢我退场的期间,如果以为梁朝灭亡是以面代牲的原因,那么陈朝隋朝的国君,都用三牲的太牢来祭奠,何故亡国也一样快速?”

而玄奘的答复倒是:“佛法与玄门的别离绝非求生和求死的别离,而是练神与练形的别离。佛法练神,道锻练形。人的肉身毕竟是四大和合而成,有生必有灭,这是没法躲避的究竟。只要神识才是无穷的,不灭的,真正属于生命终级的东西。没有聪明的人即便再沉沦这个肉身,但是终究还是会灭亡。”

不过,玄奘内心虽这么想,却也没发疯到把这番话直接说出来的境地。更何况现在天子正在气头上,若再妄议炼丹法门,只怕会给佛门带来无妄之灾。

李渊先带着太子及群臣进入大殿上香,虔诚地礼拜三清四帝。

围观世人中读书人颇多,听这位年青法师随口列举《论语》之章句,且辞气清雅,精义扼要,俱都佩服不已,纷繁点头称是。

和尚们做梦也没有想到,天子竟会用同归于尽的体例来减弱佛教!

敬香以后,李渊命人将玄奘请入了禅房。

玄奘心中仍然顾虑着西行取经之事,他见前次上表石沉大海,不知是哪道环节出了不对,便再次上表奏请。

“回陛下,”他只能答道,“佛道两家,各擅其宗,贫僧对道家所知不深,前次也只是奉陛下之命参与辩论罢了。”

听到这里,坐在龙椅上的李渊不由连连点头——从隋朝走过来的他,对此明显深有同感。

玄奘道:“圣上所言极是。究竟上,达摩祖师的答复,并非完整否定了造寺、写经、供僧的代价,而是用遮断的伎俩,突破对方对功德的固执,使其体味这些有为的功德,实是人间小小的果报,如果自发得是甚么了不起的成绩,反而变成了欲望之因。如若梁皇当时能够憬悟到这些,便可在修行的路上更进一步。何如梁皇毕竟只是一介凡夫,他造寺、写经、供僧,名义上为了佛教,实际上却都是为他本身而做的。”

这一次,在表文中,他加上了圆朗划一伴的名字。

“可惜人间并无‘如果’二字,我们看不到如果梁皇不学佛修行是甚么模样。”

玄奘道:“当年孔子曾说过:始作俑者,其无后耶。以像人以形状来陪葬,贤人尚且心生慈悯,乃至如此斥责。梁皇以像牲口之面牲代替真牲来祭奠,实是为先人修福之举,若先生还不对劲,定要改用真的,何其忍心?”

能够说,近几年来,他做梦都想求得长生,完整摆脱灭亡的暗影。现在但愿幻灭,心中的绝望之情实在难以言说。

听到台下世人群情的声音越来越大,傅奕有些坐不住了,对刘羽士说:“得嘲急解,何事踟躇?”

“梁武帝也是在读了经籍以后,以为和尚食‘三净肉’是不依佛制,这才倡导食素,以帝王身份帮忙削发人持戒,保护正法。佛陀早就说过,邪人说正法,法也是正的;君子说邪法,法也是邪的。就算梁武帝崇佛走偏,但‘不食众生肉’这一条倒是有典范可循,有圣言可据的。”

玄奘淡然一笑:“道长既如此问,玄奘只得聊以相答。玄奘以事佛为师,为佛之弟子;道长既称为先生,莫不是先道而生,自认本身为道祖吗?”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