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穿越之奇旅续章 桃花源的诗意华章与文思盛宴[第2页/共5页]
我依言点窜,心中豁然开畅:“墨笔轻描芳菲处,桃林秀色伴霞红。雅士才子意韵浓,诗心雅意韵万重。”
“是啊,先生。吾等听闻您有奇妙窜改之术,能化出诸多别致物事,带吾等开开眼界吧。”鱼玄机明眸闪动,尽是等候。
未几,我们的话题又转至诗词文章的更高境地——科举之文。李清照笑语盈盈,眼中闪动着灵动的光芒,对我说道:“先生,您的文才我等已然见地,本日无妨来一试这‘科举之文’。在我所处之宋朝,虽尚未有后代那般完整之八股体裁,然科考亦重经义策论,乃是为国选材之要途。今我便出一题,先生可据此阐述治国大略,也好让我们一饱眼福。”
写罢,我将文章递与四位女子。她们一一核阅,时而点头奖饰,时而蹙眉深思。
鱼玄机嘴角微微上扬,绽出一抹自傲而诱人的浅笑,轻声说道:“先生何必这般过谦,诗词之妙,本就在于相互参议揣摩,共同咀嚼感悟此中的真谛。”
国之昌隆,在乎民安;民之安乐,系于政通。自三代以降,民生之重,仿佛泰山之基,盘石之固,为社稷之底子也。今欲富国安民,当首重稼穑。田亩者,民之衣食所出,当劝课农桑,兴建水利,改进耕具,使地盘尽其力,农夫尽其勤,仓廪盈实,则民无饥馁之忧。
我受教匪浅,再次改过:“桃林秀色伴霞红,雅士才子意韵浓。墨染芳菲情入卷,诗心雅意韵万重。”
随后,我变出骏马,毛色光鲜,神骏不凡。我耐烦教四位女子骑马之术,她们开初谨慎翼翼,未几便把握了方法,于桃林中信马由缰,笑声如银铃般在瑶池回荡。
鱼玄机接道:“墨韵染考场,才情试剑芒。龙门腾踊处,社稷谱华章。”
总而论之,富国安民之策,非一蹴而就,需持之以恒,高低同心。上有贤君明主之引领,下有忠臣良吏之实施,中有贤才士子之帮手,外有万民百姓之推戴,则国度昌隆,民族答复,指日可待矣。”
四位女子相视一笑,班昭说道:“不急不急,先生本日方归,先与吾等游乐一番,如何?这桃花源中光阴悠悠,无需眠休,精力饱满,正宜畅玩。”
自与马驹徒弟别离后,我便心向那好像梦幻瑶池的桃花源奔驰而去。一起上,心中尽是对那片桃林的神驰与等候,仿佛它有着一种无形的魔力,牵引着我不竭加快前行。终究,那片令我魂牵梦绕的桃花源映入视线,灼灼桃花肆意绽放,粉瓣缤纷飘舞,好似九天仙女洒下的烂漫花雨,芬芳芳香满盈在每一寸氛围当中,如梦如幻,美不堪收,尘凡的喧哗与骚动仿佛都被这瑶池隔断在外。
我沉浸在她们的才情与灵思当中,细细咂摸每一句诗的意境与神韵,半晌后,亦鼓起勇气,对上:“愿入诗林求雅意,心胸绮梦逐贤踪。”
次者,礼教不成废也。庠序之教,当提高四方,以仁义品德为纲,以诗书礼乐为目,育化万民,使尊老爱幼、尊师重道、忠君爱国之念深切民气。民有品德,则社会安宁,民风朴素,此乃长治久安之根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