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穿越之奇旅续章 桃花源的诗意华章与文思盛宴[第1页/共5页]
国之昌隆,在乎民安;民之安乐,系于政通。自三代以降,民生之重,仿佛泰山之基,盘石之固,为社稷之底子也。今欲富国安民,当首重稼穑。田亩者,民之衣食所出,当劝课农桑,兴建水利,改进耕具,使地盘尽其力,农夫尽其勤,仓廪盈实,则民无饥馁之忧。
谢道韫吟道:“贤路启科闱,贤才竞德辉。华章书壮志,报国展芳菲。”
我们忽而变出满桌珍羞美馔,皆为人间罕见;忽而变出精彩绝伦的乐器,丝竹和鸣,奏出天籁之音;忽而变出残暴炊火,火树银花,照亮了全部桃花源的夜空。
李清照略作思忖,随即出题:“今论富国安民之策,先生觉得当如何施为?”
我被她们的热忱所传染,欣然应允。遂发挥窜改之术,变出一辆精美富丽的汽车,车身流光溢彩,车内锦缎铺陈,宽广温馨。四位女子欣喜交集,围拢而来,别致地打量着这陌生之物。
班昭则翻开一本古朴的古籍,耐烦阐释道:“五言、七言律诗绝句,各有其制与变。对仗精严、起承转合,皆为诗词之精美秘密,先生需用心揣摩,方可得其方法,进而晋升诗词之架构与层次。”
我依言点窜,心中豁然开畅:“墨笔轻描芳菲处,桃林秀色伴霞红。雅士才子意韵浓,诗心雅意韵万重。”
继而,我又变出一架乌黑飞机,机翼在日光下闪烁着冷冽光芒。四位女子虽面露惊奇之色,却更多是跃跃欲试的镇静。我们登上飞机,飞机缓缓升空,于高空俯瞰桃花源,美景尽收眼底,仿若人间瑶池图卷在脚下缓缓展开。
言罢,我便提笔蘸墨,于宣纸之上奋笔疾书:
蔡文姬轻操琴弦,琴音袅袅,和声说道:“如此甚好。且诗之节拍,亦如琴音之顿挫顿挫。读来需有缓急轻重之分,方能更显神韵。先生可再于朗读间揣摩一二。”
“《富国安民策论》
总而论之,富国安民之策,非一蹴而就,需持之以恒,高低同心。上有贤君明主之引领,下有忠臣良吏之实施,中有贤才士子之帮手,外有万民百姓之推戴,则国度昌隆,民族答复,指日可待矣。”
此时,话题一转,蔡文姬目光落在我身着的七彩云装上,猎奇问道:“先生,本日这身华服光彩夺目,是何方奇遇所得?”
我亦深思半晌,吟道:“科闱逐鹿志飞扬,学富才高意气长。治国安邦策画展,华章锦字谱荣光。”
“是啊,先生。吾等听闻您有奇妙窜改之术,能化出诸多别致物事,带吾等开开眼界吧。”鱼玄机明眸闪动,尽是等候。
我谦虚受教,取过文章再次润色点窜,将她们的建议一一融入此中。经此一番会商点窜,文章愈发完美,不但在治国方略上阐述恰当,于文辞文采上亦更上层楼。
蔡文姬素手重拨琴弦,借琴音解释诗词之蕴:“诗与乐相济,情之起伏可凭音符与笔墨共表。先生可于音乐间觅得灵感,令诗词更具传染力与灵动性,使其富有灵魂与生命力。”
谢道韫率先开口:“先生此文,引经据典,论理清楚,从民生至礼教,再至经济政令,面面俱到,实乃佳作。然依我之见,于民生处,可添些许笔墨描述如何安设流民、开开荒地之法,使阐述更加详确。比方,可设立流民安设之所,分发耕具种子,构造开垦无主荒地,如此既能处理流民之困,又可增加农田产出,于国于民皆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