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叙早岁光阴荏苒 忆往昔逝水流年[第2页/共2页]
在沐冉的脑海中,他只在祖父家住过一次,是在六月盛暑之时,蚊虫乱飞,祖父家也不挂蚊帐,夜静更深,祖母拍打着沐冉讲道:“畴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和尚……”牧村人都会讲此故事,沐冉向来未听到完整版,他迷含混糊地睡着了。次日醒来,眼皮上被蚊子叮了一个包,今后以后,便再也没在祖父家过夜了。
沐冉会拍浮时,一头扎下去,时长会有上游的牛粪挂在耳边,沐冉想,这或许就是婴儿头上的“娘舅屎”,但是他并没有捞到过一个孩子。
沐冉父母办理着三个州里的工艺品加工点,在他的影象力,父母老是仓促而来,仓促而去。他的全部童年,大多是在外公家度过的。
厨师是村里的炒菜妙手,或者说是最能颠动大锅的人,天井中间搭建起热腾腾的灶台,红彤彤的火焰在黑黢黢的锅底下来回游窜,滋啦啦的油锅内,各色美食翻滚而出。牧村的口味偏咸,浓烈的酱油裹着鸡肉、猪肉、排骨,清炖的鱼汤、腌制的黄瓜、香椿也各占一盘,在物质还不是极大丰盈的当时,确切是一桌大餐。
平时,父母极少把沐冉放在祖父家,祖父家人多混乱,母亲怕沐冉不学好,外公家清净安适,来往也少。祖父秉承的是大天井,有没有其他兄弟分炊,一个大院落里杂七杂八堆满了各种杂物。西配房是堂屋,门口一株月季花,是可贵的装点。祖父家有很多株梧桐树,在牧村,老宅大多广种梧桐,而新宅多数栽种杨树。梧桐树着花之时,淡紫色的花落在地上,同绿色的果实黏连在一起,踩上去,一步一个啪啪地响,如若占在手上,如何洗也洗不掉。
开初,沐冉家里也养了一头大肥猪,他并没有多少影响,只是些许记得一点,天井的东边是个猪圈,然后是三株参天的杨树。沐冉家的堂屋是三间北房,东边预留了两间空位,在墙壁上,沐冉记得那边长满了丝瓜的藤蔓,一个干瘪的丝瓜,挂在半空中,枯黄的有些不幸,这已是暮秋时节了。
娘舅接过一柄剪刀,意味性地剪掉沐冉头顶心的一绺头发,保佑沐冉能安康生长。在牧村,一个孩子的娘舅是有着极高的分量的,是最高贵的客人,婴儿头上的乳痂,他们便唤作“娘舅屎”。围观的亲朋左拥右挤,杯盘狼籍,沐冉从未见过这么多人,他睁大了水汪汪地大眼睛,呆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