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话龙兴燕邸建首善 立东宫文武生龃龉(3)[第2页/共3页]
永乐育有四子五女,一子早夭,几个儿子都是皇后徐仪华所生。宗子朱高炽生于洪武 十一年,次子朱高煦小高炽2、三岁,三子朱高燧则又小高煦4、五岁。三个儿子虽一母 所生,春秋相差也不大,但脾气为人差异到天壤之别,真应了那句话,龙生九子,个个分歧。
看的出来,文武大臣们已较着地分为两派,文臣大多偏向宗子朱高炽,部分武臣则倾 向二子朱高煦,当然都各有来由,而更多的人则不肯搅进皇家的太子之选中,或是不言, 或是虚以委蛇,假惺惺劝皇上早立太子,实际上则事不关己的心态。
“散朝——”黄俨好听的一声喊,扶皇上站起,走向便殿,结束了一个世人翘首、而 皇上拿不定主张的难堪:贰心仪高煦,却又没法说。
“臣附和,”“臣也附和,”接着,武班之首的淇国公丘福、成国公朱能也站出来唱 和,引来了武班的一片附和之声;局势所趋,别无挑选,文班之首的道衍、蹇义、金忠等也纷繁同意,李至刚的星星之火在半晌的沉寂沉默以后顿成燎原之势。
一部分靖难时的从征将士,仗着燕王当了天子了,居功自大,尾巴翘到天上,无端生 事,虐待小民,明目张胆挑衅法律,与官府对抗,永乐不得不加以整治。淇国公丘福、同 安侯火真一次次讨情,想起当年天昏地暗、血沃劲土的疆场,永乐的心就软了,用皇恩开 释了近百名有罪的军官和兵士,对功臣的法外开恩溢于言表。文臣们抵抗,交章弹劾,所 以,他也不得不在如许一个场合略作解释,平复了算了事。
周王是永乐的同母弟弟,在兄弟中最亲,五弟这是第二次催他了,可他有他的设法, 听了赵彝的奏述,默不出声。
不肯听甚么,偏来甚么,永乐眉头紧蹙,青筋高耸,强压心头之火,不悦道:“各位 臣工的表章朕已御览,但朕也多次说过,宗子高炽虽有仁厚之德,然未经历练,智识浅薄, 朕正在咨求四方贤达教诲,以长其学问。诸位为国度社稷着想,一片忠心,朕甚欣喜,” 他环顾一下世人,不等他们说话,遂道,“朕坐时太久,身材不适,需回宫安息一会儿, 散朝。”
转眼就到了永乐二年的春季,立储之事闹得沸沸扬扬,不但朝堂之上,就连南京街巷闾里的老百姓都在群情着。有的说天子必定立宗子,说是某某大臣管家的亲戚说的;也有的说天子要立次子高阳王,没听那满大街的小孩都在唱着一句“日照江山里,阳光映帝京” 的童。说这“日照”和“阳光”就说的高阳王朱高煦,至于如何个解释大师虽似懂非懂, 但却果断地以为那是和皇家老二连在一起的。细心想来,高阳王的高阳和他名字中的高煦 以及那两句儿歌还是有些干系的。
建文四年六月,由他发难的靖难之役结束,燕军攻陷南京,侄子建文天子朱允炆不知 去处,他这个在北平蛰居了二十年的燕王坐上了大明王朝天子的宝座,年号永乐。不久, 就有人上表,请立世子朱高炽为皇太子,但他的心偏向于二儿子朱高煦,却又分歧宗法礼 教,便以宗子高炽“德业未进”来敷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