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话龙兴燕邸建首善 立东宫文武生龃龉(3)[第1页/共3页]
周王是永乐的同母弟弟,在兄弟中最亲,五弟这是第二次催他了,可他有他的设法, 听了赵彝的奏述,默不出声。
“散朝——”黄俨好听的一声喊,扶皇上站起,走向便殿,结束了一个世人翘首、而 皇上拿不定主张的难堪:贰心仪高煦,却又没法说。
几个靠近的文武大臣连续到齐,永乐赐座,捋了捋长髯,静下心来,小内侍马云给皇 上上完茶,识相地出去,关了殿门,只要黄俨在门外紧紧守着,虽一副虔诚不二的卫士样 子,若无其事却心神不宁,他要第一刻得知议立太子的最新动静。
“李尚书所言甚是。”陈瑛第一个站出来回应李至刚,“臣也久有此意,北平为陛下 龙兴之地,南控幽燕,北扞溯漠,山川形胜。为国之新京,和中都、南京遥相照应,为子 孙万代之计。”
“老将军镇远侯顾成从贵州上表,伏愿皇上早立东宫,以定国本,副理万机,永安宗 社,使天下臣民共享承平之福……”
天气灰蒙蒙的,雾气覆盖,半明半昧,潮湿而酷寒,再没有了前几日阳春三月的光辉。 从凌晨言事几近中午,永乐确切有些累,用过午膳,想在便殿里小憩一会儿,筹办下午的 午朝。但他如何也睡不着,立太子之事真的成了他的一块芥蒂了,纠结成团,越理越乱, 那股劲过不去,他干脆坐起来,斜倚在锦被上,闭目深思。
扯到了议立太子的事上,皇上不欢畅,李至刚没法跟去说本身的家事,他欣然地站在 武英殿的御座下,望着高高的、镂空的藻井,如有所失。
转眼就到了永乐二年的春季,立储之事闹得沸沸扬扬,不但朝堂之上,就连南京街巷闾里的老百姓都在群情着。有的说天子必定立宗子,说是某某大臣管家的亲戚说的;也有的说天子要立次子高阳王,没听那满大街的小孩都在唱着一句“日照江山里,阳光映帝京” 的童。说这“日照”和“阳光”就说的高阳王朱高煦,至于如何个解释大师虽似懂非懂, 但却果断地以为那是和皇家老二连在一起的。细心想来,高阳王的高阳和他名字中的高煦 以及那两句儿歌还是有些干系的。
“陛下即位已一年不足,储君虚位,为臣心下不安啊!”兵部尚书金忠站出来,还是 揪住此事不放。也就是和皇上昔日的燕邸私交,不然,谁敢触这个霉头!
“晓得了!”没等他读完,永乐重重地甩出了三个字,他不想就此事再听甚么表章聒噪,更不想群情,就想着顿时散朝,遂沉着脸道,“诸位另有他事吗?”
“臣附和,”“臣也附和,”接着,武班之首的淇国公丘福、成国公朱能也站出来唱 和,引来了武班的一片附和之声;局势所趋,别无挑选,文班之首的道衍、蹇义、金忠等也纷繁同意,李至刚的星星之火在半晌的沉寂沉默以后顿成燎原之势。
以淇国公丘福为首的武臣派,和高煦是存亡与共的疆场知己,两人联袂打出了很多漂 亮仗,磨难之交,情真意切。何况他又亲眼目睹了当时燕王对高煦的爱好,测度帝意,毫 不忌讳地同意立高煦为太子。而以兵部尚书金忠为首的文臣,对高炽非常体味,干系也密 切,以是愿立高炽为太子,常在永乐面前提及古之立幼废长的兴衰之事。
看的出来,文武大臣们已较着地分为两派,文臣大多偏向宗子朱高炽,部分武臣则倾 向二子朱高煦,当然都各有来由,而更多的人则不肯搅进皇家的太子之选中,或是不言, 或是虚以委蛇,假惺惺劝皇上早立太子,实际上则事不关己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