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境小说网
会员书架
妙境小说网 >历史军事 >武英殿 > 第11章 下江南钦差治水患 上条陈诸生献锦囊(2)

第11章 下江南钦差治水患 上条陈诸生献锦囊(2)[第1页/共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湖州知府李庆、嘉兴知府刘观虽也都是府县中的佼佼者,治世能臣,却也不得不道出了观天长雨、束手无策的苦处。听着四人的诉说,原吉默不出声,几个月下来,如许的话 他听得太多了。他也了解他们各辖一方、本身安则天下安的简朴设法,但苏、松、嘉、湖 四府分歧于其他府郡,那是举国谛视标富庶赋税之地,莅任官员都是皇上千挑万选的,哪 一个都非等闲之辈,连他们都一味的抱怨,可见局势有多么严峻。大师表示,只要能处理 水患题目,出多少人,出多少力都在所不吝,这是独一让夏原吉感到欣喜的。

喜好武英殿请大师保藏:武英殿小说网更新速率全网最快。

永乐对李文郁不甚体味,没有出声。看出了皇上尚存疑虑的心机,吏部尚书蹇义说: “李文郁虽有言过实在、好高骛远的弊端,但此人曾在工部都水司任职,熟谙山川河道之 汗青掌故,又是原吉所荐,不会有错的。”

姑苏知府虞谦一向都是满脸的官司。他的脸本来就黑,又有几颗黑痣稳稳驻扎在瘦长的脸上,倒有了几分清冷下的严肃,很让人生畏。今上说了,姑苏就需求他如许的人。甚么意义?就因为元末张士诚占有着姑苏,和太祖对抗,几十年了,这股子劲还没有畴昔。 古之就有“苏湖熟,天下足”的农谚,外人看来,他是到了个富得流油的天国,到了天国 还不满足?可他老是报以一丝苦笑。

郁新主政户部,年纪也大了,不能去;其别人也分歧适,皇上大抵也没有让他金忠去 的事理;只要夏原吉年富力强,是最好的人选。

原吉刚到姑苏,永乐就把编辑大类书汇集的关于水利方面的册本赐给原吉,以供参考, 特命都察院佥都御史俞士吉送来;接着又采取蹇义的建议,把于水利方面善于的大理寺少卿袁复也派来给原吉当助手。原吉以外,有李文郁、袁复两个懂水利的官员襄助,这治水大业也就更有但愿了。

明天,钦差夏原吉乘一艘大船在太湖上巡查,侍郎李文郁、少卿袁复以及相干处所大 员伴随,加上送书的俞士吉,方方面面聚齐了,终究敲定疏浚计划。数月以来,夏原吉分 别带着姑苏知府虞谦、松江知府仪智、嘉兴知府刘观、湖州知府李庆等巡查了刘家河、吴 淞江、大黄浦以及沿江的州县,实地踏勘,随水就势,对古之“三江”的水势及分水泄洪 状况有了更深的体味。

皇上不便直说的,金忠说了出来,三言两语,滴水不漏,既表达了皇上的心机,又叫同僚明白了他们本身不能去的启事。 “就依爱卿所言,命原吉为钦差,择日前去浙西,给朕拿出一个美满的治水体例。” “臣遵旨。”原吉忙叩首谢恩。 皇上信赖是一种光荣,但受命就是一种任务了。拍了胸脯,应了皇差,事情若做不来,身家性命是小事,国度的工程,皇上的脸面就是大事了。原吉想,本身于水利也只一知半 解,并不在行,若无几个里手帮衬,很难说能把官差作美满了。他想起了本部侍郎李文郁, 常日的言谈中,江河湖海了然于心,大江大河的走势延长,娓娓道来,倒是个很有见地的 人。因而,摸索着荐其同往。

松江知府仪智,上了几岁年纪,一副饱经风霜的面孔,文绉绉的,神情中尽是力不从 心的歉意。他说:“我辈三十几岁列籍朝班,履职数十载,也走过几个省府,却从未见过 如此之大、如此时长的雨水。去载,上海、华亭、青浦三县尤甚,雨至十月不休,高处积 水盈尺,洼下丈余。受灾农田数万顷,倒坍房屋三千余间,灭亡二百余人,大部农田颗粒 无收。叫天不灵,叫地不该,面对暴雨,我这个以课农兴学知着的老儒竟无能为力,朝廷 拿问了,一点不冤。”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