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摆摊[第1页/共3页]
感激翩翩1267亲的打赏~~~抱愧明天更晚了,发到草稿箱成果竟然没有公布出去~~幸亏查抄了一遍!
有一就有二,一会儿工夫三张小桌坐满了人,听着门客们不断的说好吃,烫嘴也停不下口,咬破滑嫩的糯米皮馅料唇齿留香,乃至感觉吃完今后浑身的颓废都散去了。半晌,仅平氛围里残留的香气又招揽了很多人,哪怕站着吃也不分开。特别是小娃娃们,更是喜好的不得了。
红薯蒸熟、去皮捣成泥。插手糖和糯米粉搅拌均匀。以后像是揉元宵一样搓成小圆团,快速的沾水在芝麻中裹一圈,锅内热油,下麻团,炸至浮起便可。
西瓜碗20文一份,一个大西瓜能挖出50碗,看的武夏至连连摆头,小妹真是太抠了,比行舟哥还要扣。巴掌大的碗,尝鲜不解馋哪!
三个哥哥非常欢畅,拿着钱去粮店铺买了食材返来,早晨包好,筹办第二天灯会开市早早过来卖。
武秋止念着大师集齐的纸签,四人取了驴车趁夜回了村。
第三天还是,差未几过了酉时就卖光了,净赚18两。
“百福具臻、福寿康宁!”
“行!”武秋止悄悄揉了揉武暖冬的小脑袋。
武暖冬也不客气,提及了红薯小麻团的做法。
……………………
“明天哥哥带你逛灯会!”武行舟喜笑容开的把银子分红五份,最大的30两碎银交给武暖冬收起来,剩下的不到7两37文分红四份,当作明天四兄妹的零花。
“小娃,这是甚么?多少钱呀?”一个外埠商客先来刺探,他们走南闯北更轻易接管新奇事物。
虽说对当代灯会感兴趣,但见哥哥们赢利的动机高涨,她那么大人也不好绝望不是,摞起袖子筹办加一道小吃。
“事事快意、万事吉利!”
武夏至把东西交给武秋止,屁颠颠的买回了四份面茧和炸团子。武暖冬挣扎着要下来,武行舟不让,喂她一口本身吃一口,“暖暖乖,人多,哥抱着不挤。”
红薯麻团外酥里嫩,跟炸团子异曲同工却又别有一番风味。
“卖,但不能这么卖!”武暖冬可不敢藐视前人的聪明,万一让有经历的农户发明西瓜子能做种,今后她就赚不起来了,“切成小块,挖子按碗卖。这个就由我管吧!行舟哥哥和二哥哥、三哥哥卖力元宵和麻团。”
“这是团聚的元宵,上元节该吃团聚的元宵!一碗30文,便宜管饱又好吃喽!”武夏至是四个孩子里脸皮最厚胆量最大的,大声的答复着。武行舟那边恰好捞出一碗元宵,白粉团似的面团配上暗红色的木头碗筷在雾气蒙蒙的汤水里飘飘零荡,莹白透亮像是上好的大颗珍珠,煞是都雅勾惹人食欲。
麻团本钱只是油和糖,西瓜连本都没有,从晌午到早晨酉时,加上去的早占了好地,元宵卖了423碗,净赚8037文,比明天翻台慢些,毕竟没那么新奇了。麻团卖了517份,扣除糖油芝麻的本钱,净赚10100文。西瓜不顶饱,卖的少些,45碗,赚了900文。
红薯麻团20文一份,一份十个。
几个哥哥毕竟还是孩子,对灯会早就忍耐不住,能结壮卖光货已属不易。
武行舟弥补道:“这里是三种馅的,有芝麻、红薯和生果西瓜的。”
所谓面茧就是肉馅或者素馅馒头,个头不大,没甚么特别新奇的,不过内里塞着纸签满是吉利话。传闻是都城的富朱紫家和官宦人家传播下来的风俗,纸签大多拔取古今名流警句中可占前程的词句,有了些许的占卜问卦的味道。到了官方便随便了很多,满是吉利语、调皮话等各式百般的纸签,老百姓图个欢畅的美意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