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大丈夫当代三尺剑,将十万众,横行天下(五千字章)[第5页/共5页]
弘治帝笑道:“十八岁的少年郎啊,有如此老练的谈吐那就不奇特了。这事朕就不究查了”
说句题外话,后代海娃三根鸡毛信的故事,是有汗青传承的。
王守仁领旨,从萧敬手中接过那封匿名信,大声朗读着。
常风侃侃而谈:“先说广西兵变。归根结底是官府压榨广西本地的土司,土司只能转头去压榨瑶人百姓。”
常风那里能想到,弘治帝重开大、小经筵,并不是为了听老学究们之乎者也的聒噪。
“王卿无罪,朕为何要惩罚?”
弘治帝拍了一下龙案:“说的好!诸位。朕以为,成化朝各地大大小小十一次兵变,归根结底不过四个字‘官逼民反’!”
“但是本地官府呢?他们限定流民迁徙。限定迁徙,得拿出粮食来,让流民先填了肚子活下去。”
王守仁跪了下去。
弘治帝能做的,也只是尽量按捺罢了。
因为廖凡勇专司对外军情十五年,旁人代替不得。
“刚才常风一语道破了荆襄流民大兵变的真正启事——地盘兼并。”
“但若你们中有人胆敢持续兼并百姓地盘,朕会严惩不贷!”
傍晚时分,常风下差回了家。
锦衣卫中,北镇抚司管监察百官,查处官员犯警情事。
“到当时,你便能够正大光亮的上奏疏了。”
弘治帝道:“本日经筵,与朕年事差未几的,只要王守仁、常风二人。”
天子有按捺地盘兼并之心,臣子也表态支撑。但这件事并不是那么好办的。
刚看完大同总兵递上来的羽檄,门外小寺人通传:“礼部主客司郎中王远宁要求觐见。”
“朕敬佩太祖、太宗和宪宗。太祖爷十三次北伐,太宗爷五次亲征。打得北虏不敢南侵。”
他拱手道:“臣也以为王守仁的谈吐非常老练。”说完这话,他鲜明发明,皇上本日将王守仁叫到经筵,是当箭靶子的。
常风道:“汉家百姓,恐怕是寰宇当中最和顺的百姓。凡是有一口吃食,就毫不会造反。”
王守仁跪倒:“草民王守仁,拜见吾皇万岁。”
翌日下晌,经筵。
常风赶紧拍上了弘治帝的龙屁:“皇上宽仁为怀,实乃天下人之福。”
南镇抚司在九边和草原要地,有无数内应、暗桩。
弘治帝又道:“王守仁的第二个建议,是向北虏调派儒士,教诲他们仁义礼智信。常风,你如何看?”
“对待北虏,甚么孔孟之学、程朱之学都是无用的。唯有一个字”
糖糖却道:“萍萍跟我说哒。她说,她听到她爹跟一个父执说我哥哥是个屠夫。”
王恕道:“禀皇上,文采斐然,废纸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