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大丈夫当代三尺剑,将十万众,横行天下(五千字章)[第1页/共5页]
“幸太祖举叛逆旗,摈除北虏,规复我汉家天下。”
一众臣子皆是不解,皇上为何让一个草民插手经筵?莫非这少年郎是个有大才学在身的青年才俊?
常风蓦地明白了弘治帝重开经筵的启事。
“刚才常风一语道破了荆襄流民大兵变的真正启事——地盘兼并。”
马文升老泪纵横,高呼一声:“皇上贤明啊!”
常风解释:“明日要去宫里插手经筵。插手经筵的官员都是不穿官服的,要穿儒服。”
他是想通过经筵,向臣子们表达本身治国的理念和详细事件上的大政方略。
天子有按捺地盘兼并之心,臣子也表态支撑。但这件事并不是那么好办的。
弘治帝又道:“王守仁的第二个建议,是向北虏调派儒士,教诲他们仁义礼智信。常风,你如何看?”
常风来到了乾清宫西暖阁。他很奇特。照端方,插手经筵的应当都是翰林官。
王恕、马文升是大半辈子平兵变、御北虏、犁女真,真刀真枪一起打过来的。
常风道:“马部堂高见,恰是‘打’这个字!”
“士绅豪强兼并百姓地盘,即是在挖大明的墙角!”
常风却道:“王学士不必如此。我虽是缇骑,但也是读书人。您是学林前辈,又是状元公。我该尊着您呢!”
教北虏仁义礼智信?还放下屠刀,登时成佛?如何不说教恶狼吃斋念佛,涵养心性呢?
南镇抚司除了管本卫军纪,还管对外军情。
“瑶人百姓被逼得活不下去。能不造反?”
就在此时,门外响起了一声喊:“报!红翎信使急报!”
弘治帝看后说:“诸位,大同总兵禀奏‘北虏鞑靼部小王子率部潜住大同四周,营亘三十余里,约五万人,势将犯境’!”
“朕敬佩太祖、太宗和宪宗。太祖爷十三次北伐,太宗爷五次亲征。打得北虏不敢南侵。”
徐瘦子来了兴趣:“北边起战事了?胖爷我能不能参与作战?”
常风道:“汉家百姓,恐怕是寰宇当中最和顺的百姓。凡是有一口吃食,就毫不会造反。”
锦衣卫中,北镇抚司管监察百官,查处官员犯警情事。
“刚才还在会商北虏之事。现在北虏就找上了门!”
“但是本地官府呢?他们限定流民迁徙。限定迁徙,得拿出粮食来,让流民先填了肚子活下去。”
常风却道:“无需虚礼,请坐吧。”
常风欣喜王华:“王学士,这不是甚么大事。皇上应当不会究查的。你和令公子无需惊骇。”
本来是为了通过经筵传达治国大政!
弘治帝话锋一转:“朕看,本日就以王守仁给朕的奏折为引开端经筵。”
弘治帝又道:“对了。你说此人是侍讲学士王华的儿子?巧了,明日下晌朕要开大经筵。王华作为侍讲学士也得来。”
王守仁跪倒:“草民王守仁,拜见吾皇万岁。”
弘治帝道:“常卿说得好!北虏勇猛善战,频频难下犯境。如果我们学大宋,一味让步。那驱逐我们的就是靖康耻!就是崖山投海!”
一众臣子山呼:“吾皇圣明!”
教贫苦百姓克己复礼就能制止兵变?呵,贫苦百姓熟谙孔子是谁啊?孔子在他们眼中,恐怕还没有一小块麦饼来得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