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田边断案(上)[第1页/共4页]
《春秋决狱》是前汉的书,董仲舒的名声固然很大,“经义科罪”的说法也早就流行两汉,但当世册本传播不易,不是搞律法这个专业的也不必然看过这本书。阿谁功曹书佐就没看过,他惊奇地说道《春秋决狱》里有近似的案例?……,时君连《春秋决狱》都看过么?公然博学。”
“本来如此!”
乡民们前头膜拜了两小我,一个四十多岁,一个三十四五。在他两人之前,地上又放了一匹帛布。时髦心道荀君公然是在断案。”往那两人身上看了一看,又往那匹缣布上看了一看,又想道,“本来是二人争缣。”
本节中的“二人争缣”案便是出自《法比都目》。
四十多岁的此人跪在地上,俯身叩首,惶急地说道小人这眼是被王甲打的。……,荀君明见,小人之子没有殴父!”
“董仲舒说:‘君子原心,赦而不诛’,以为不当坐。”
荀贞问道你们都说这缣布是被对方抢走的,可有人证?”
在我国早在周朝,就有效“判例”断案的事例。秦的律法中有“廷行事”一说,廷行事即判案成例。汉承秦制,在除了依法断案外,也有很多依“判例”断案的案例。西汉孝武帝时,“极刑决事比万三千四百七十二事”,“比”,就是故事、前例的意义,也即“判例”。
三十四五的那人亦道没有人证。”
乡吏和时髦点头称是。
荀贞也是一副难堪的模样,摸了摸帻巾,很无法地说道抢缣时没有人证,你们出门时也没人看到,这该让我判呢?”皱着眉毛想了会儿,说道,“罢了,罢了,遵循时价,一匹缣布值钱不过数百,你们为了这戋戋数百钱争论不休,让我滋扰,又是何必?如许吧,将这匹缣一分为二,你两人各拿一半,我再别的给你二人别离补上三百钱。如何?”
“王甲告他殴父,是否失实?他打了你么?”
时髦答道是。”
四十多岁的此人说道回禀荀君,这匹缣布是小人妻在家织成,筹办拿去县市上卖的,没想到刚才在路上却被此人抢走。”
王甲指着二十出头的那人,说道小人要告他不孝殴父!”
时髦忸捏地答道《春秋决狱》一书,我并没有看过原文,只是早几年前在听讲课时,听提起过。”
田边有很多人,大多跪坐在地。荀贞很随便地坐在他们的面前,身后有两三人按刀侍立。
“噢?不是成心的?此话怎讲?你细细道来。”
“‘君子原心,赦而不诛’?”这个功曹书佐是标准的儒家后辈,对这句话非常附和,点头说道,“不不,正该如此!”心中想道,“县中有人说荀君刻薄好杀,任乡有秩不敷一月便尽灭第三氏,――他恐怕是不会同意君子原心的,也不知会不会将这程三之子赦而不诛?”
荀贞也是一惊,不觉坐直了身子,打量告状的三人。三十多岁的此人黑面短须,左边脸颊上肿红一片,看模样像是伤痕。四十多岁此人黄脸长须,额头上起了个包,右眼乌青,也像是伤痕,观其边幅,和阿谁二十出头被告“殴父”的年青人有几分类似。打量过了,荀贞心中生疑,开口问道你二报酬何皆脸孔青肿?”
荀贞心道看来这年青人便是程三之子了,却又为何告状的不是程三,而是王甲?听这程三所说,王甲清楚与他有仇,他两个是方才打过一架的啊。怪哉怪哉。”定下心神,不疾不徐、和颜悦色地问道我且来问你,这年青人便是你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