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境小说网
会员书架
妙境小说网 >历史军事 >王阳明心学智慧 > 第十章 智慧

第十章 智慧[第1页/共6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论语・先进》中写道:“子张问善人之道。子曰:‘不践迹,亦不入于室。’”意义是说,子张问如何算是一个好人,如何做才叫积德?孔子的答复是:“不践迹,亦不入于室。”甚么叫“不践迹”呢?就是不留一丝陈迹。我们能够借用道家庄子所说的“灭迹易,无行地难”来加以了解。我们在电影中经常看到好人的一些做法:他们普通在作案的时候要戴上手套,作案以后还要毁尸灭迹,让差人清查不到他们的行迹。如果人们把这类“不践迹”的态度用到积德做功德上,就能很好地致知己,让天下更调和、更欢愉。

A是一家公司的市场部主管,一日,A在上班途中因为堵车表情不好,并且因为闯红灯还被差人罚款,来到公司后他一脸阴沉。这时,A的部属B来找A汇报事情,B理所当然成了A的情感宣泄工具。B莫名其妙地被下属攻讦了一顿,本来很好的表情一下子也变坏了,并且一整天都闷闷不乐。早晨放工回家,B的儿子小C看到爸爸返来,很对劲地将本身在幼儿园画的画拿给爸爸看,但愿获得爸爸的表扬。B很烦躁,不但没有表扬儿子,反而骂了他一顿,说他瞎混闹。小C莫名其妙地被爸爸骂了一顿,内心非常委曲,却又不晓得说甚么。这时,他家的小猫颠末他面前,小C狠狠地踢了猫咪一脚……

“仁者以六合万物为一体”,使有一物失所,便是吾仁有未尽处。

迁怒常常会带来一系列的不良结果,如果我们能修炼本身不迁怒于人的品德,久而久之本身的脾气也会产生窜改,小我涵养也会获得进步。

这家的女仆人很聪明,她决定遵循智者的话去做。以后她一见到邻居老太太就夸她精力好、气色好;碰到邻居大姐买菜就夸她篮子里的菜又新奇又便宜;碰到邻居送儿子上学就夸邻居的儿子又聪明又懂事;如果有人到她家开的百货店买东西,见到年长的就叫大娘、婶子、叔叔、大爷,见到年纪相仿的就叫姐妹、兄弟,而那些小孩子,她则冠以“多标致的小女人”和“多帅的小伙子”等美称。成果没过量久,这家人在镇上就小有分缘了,买卖也做得红红火火。

国粹大师南怀瑾在一篇杂谈《天呐!妈呀!》里列举了如许一个故事:

先生曰:“大凡朋友,须针砭指责处少、诱掖奖劝意多,方是。”

一个真正积德的人,在帮忙别人时毫不会表示得像一个高高在上的恩赐者,这是对别品德德的尊敬。由此可见,做一个好人也不是那么简朴的事情。

《庄子・内篇・大宗师第六》中写道:“有亲,非仁也。”就是说,只要带有一点私交,就已经够不上仁了。佛家讲慈悲划一,则是爱统统众生。仁慈是爱天下,没有私心。有所亲,有所偏疼,就不是仁的最高目标了。

在王阳明看来,一小我不该发怒时发怒,就是被怒鬼迷住了心窍。这类怒实在就是人们常说的迁怒别人的行动。“不迁怒”语出《论语・雍也》,意在劝戒人们有甚么不顺心的事,有甚么烦恼和气愤,不要将其宣泄到别人身上去,不要拿不相干的人当出气筒。

攻讦和指责别人,只能带来更多的怨怼和不满,不但不能处理题目,还很轻易令人与人之间的干系恶化。相反,如果采取歌颂的体例,题目就轻易处理很多。法国名流拉罗什夫科曾说:“明智、斑斓和英勇的赞美进步了人们,完美了人们。”以是,在人际来往中,我们无妨尝试着歌颂别人,尽力发掘别人的闪光点,这也是王阳明所推许的仁爱精力。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