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传胪大典[第2页/共2页]
待看到沈逾白文章时,目光便落在那些圈圈点点上,旋即又移到文章上。
通政司王翰池看到考卷上李庆芳的点与刘秉卿的圈,眼皮便是一跳。
卷子是按排名摆放,天元帝先看完第一第二的卷子,不辨喜怒。
凡是如此有才之人,多傲气刚正,此子却笔墨练达,涓滴不像东风对劲的少年郎,倒像是宦海沉浮多年的老臣子普通,实在可贵。
首辅李庆芳为执事官,其他三位阁老与六部、翰林院、督察院、鸿胪寺、通政司正官十三报酬读卷官,另有锦衣卫批示使为监临官。
礼部尚书姜永平捧着金榜从殿内走出,立于丹陛上,大声宣读:“天元五年四月二十九日,策试天下贡士,第一甲,赐进士落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只能鼎新地步之策。
待读卷完成,遵循圈数多少选出前十文章。若两人圈数想通,便再比点。
能任读卷官者,均是朝中重臣。
文章朴素,论策合用,引典极佳,整篇文章已有大师之风,实在可贵。
现在,皇极殿广场寂静无声,立于此中的进士们均是屏住呼吸,便是沈逾白也扣紧衣袖,难以保持一贯平和。
“沈五元”公然不负盛名,竟能杀出一众文官的重围,暗合他出此题的情意。
立即有内侍官端来椅子,刘阁老也不推让,端端方正坐下。
熬了两天一夜,他也实在有些扛不住。
甚好!
原是大名鼎鼎的“沈五元”,也难怪三辅会为了他与首辅对上。
天元帝在殿试看到沈逾白写此开篇时,只觉得他不通国事,以贤人言夸夸其谈,本日看来,他竟是直至核心。
李庆芳思虑半晌,用朱笔划了点。
可惜,此人乃是刘秉卿的弟子。
沈逾白的文章便落在首辅李庆芳手上。
纵使李庆芳再如何强势,也没法以一敌二。
天元帝对内侍官道:“刘阁老年龄已高,又为选才如此劳累,快赐座!”
天子登殿。
李庆芳为官一贯强势,文章一动手便知此乃大名鼎鼎的“沈五元”的考卷。
新晋进士对天子行叩拜礼。
想要改良民生,需包管百姓大家有地步耕作,粮种产量也需极高,如此方可让百姓安居,国富民强。
此时大局已定,纵使他身为首辅也没法将入了三甲的卷子压下。
传胪大典开端。
文章虽为明写,天元帝却已读出此中意味。
以稼穑为掩,也可缓缓图之,如此甚好。
王翰池思考再三,毕竟还是画了圈。
能在殿试写出此等文章,也不怪此子年纪轻简便能连中五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