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大战来临的东线南翼(上)[第1页/共3页]
从全部东线南翼兵力对比上来讲,赤军占有较大上风:德国南边个人军群固然已集合了东线将近一半的兵力,但如果解除乌克兰、克里木半岛等其他防地需求的力量以后,约莫还能有130万摆布直接用于一线作战的军队(别的另有约莫20万轴心小兄弟军队共同作战,主如果意大利人和罗马尼亚人,匈牙利人被安排去了中心个人军群,免得又和罗马尼亚人掐起来),漫衍在北起博尔霍夫南至高加索地区共约2400千米的战线上,与之对峙的苏军则具有布良斯克、沃罗涅日方面军、西南边面军、顿河方面军、斯大林格勒方面军、高加索方面军总计6个重兵个人,统共约260万军队,哪怕撤除纵深防备军队的数量,一线作战兵力也高达220万,远高于南边个人军群。
斯大林对此次反攻的独一的要求是尽快拿下罗斯托夫、豆割高加索地区德国集群(筹办鄙人一阶段战役中予以毁灭)、铲平俄罗斯束缚军的巢穴,如果能够的话再抓住弗拉索夫这个叛徒并把它带到莫斯科来,他要当着全数赤军将领的面绞死他――那样朱可夫同道便能够获得一枚红旗勋章。
施蒙特这两个月的尽力统统人都看在眼里,除军器弹药以外,他还将数以百万计的防冻液、抗冻汽油增加剂、冬衣、手套、带护耳的帽子、高热量的巧克力与利用自热剂快速食品餐车发往了火线,让冰天雪地里的一线兵士们由衷感遭到了元首的暖和,再也不会呈现客岁夏季因为猝不及防的酷寒而被打得大败的故事――固然苏联人以为1941年实在是个暖冬,可再暖的夏季也有零下30度……独一美中不敷的是,那些仓猝间由全欧洲妇女赶制起来的、带护耳的帽子看上去过分于靠近于俄国人的款式,如果在帽檐中间嵌入一颗红星的话就是如假包换的赤军帽了,是以兵士们用了很多体例来处理辨认题目,最有效的体例还是依样画葫芦嵌入一个铁十字标识,好处是兵士们缉获的赤军帽能够在改换帽徽后直接拿过来利用。
两边的火炮数量差异较大,一贯秉承大炮兵主义的赤军占有较大上风,德军具有各种口径火炮达1.7万门,而苏军数量已冲破3万门,独一令人欣喜的是在75mm口径以上中型、重型火炮范畴两边数量根基是相称的,论到火炮质量,不管是克虏伯还是斯柯达兵工厂制造的产品都要略胜一筹。德军独一占上风的是空兵力量,两边作战飞机的数量约莫是1600架对1300架,且德军飞机机能占有较大上风。
除意大利人以外,罗马尼亚、芬兰、法国、比利时、荷兰、希腊等统统具有船舶制造才气的国度也被答应制作这类货轮,独一要求是不答应窜改设想,统统零件必须能与德国方面互换,他们团体的预估制作时候和意大利人相仿。可即便如此统统人还是很欢畅,因为这意味着将来有大量的便宜船舶可用,全德国独一不欢畅的人大抵只要水兵潜艇军队司令官邓尼茨,在检察过制作现场后他甩下一句话:“我的小伙子们完了,他们将永无宁日……”
望着从天而降的鹅毛大雪,赤军兵士们喝彩雀跃,参军官到兵士自我感受本身战役力由此上了一个台阶。当然德国人本年也做了充分筹办,施蒙特将军拼了老命给火线军队换上了夏季设备,为了运输便利与便利,不但统统的火车车皮都排生长队往东线发运物质,德国海内能抽调出来的统统船只都调派出来用于北海运输――归正在英美的水兵封闭下他们也没法跑远洋运输,而德国水兵的巡洋舰和摈除舰都用于担负护航任务。所幸俄国人的水兵气力差劲到了顶点,持续两个月的海运过程中除了4条船只因操纵不慎而产生碰撞外,其他货轮几近没甚么丧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