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九阴真经》正本[第2页/共5页]
《横空挪移》
第三重:天然站立,双脚与肩同宽,双手天然放于两腿外侧,百会上顶,舌放平,双目平视,调剂呼吸,意守丹田一柱香的时候,然后点头,吸气、收腹,口发鬼怪连音,同时意引丹田真气随声音向外分散;昂首、呼气、口闭,意收回真气归中丹田,如此几次。一点一抬,一上一下,高低起到,喉轮自开,开通喉轮魔音自现。
第四重诀曰:法如第三重,阴合阴为生。同为修罡气,静流极之法。以阴练真阴,九阴第四重。不拘时候,找一静止不动的水池,五心朝天,坐于湖底,埋头绝虑,水位不过脖子,运转丹田真气用以抗水之压力,其体例与第三重不异,待体入水,而衣不湿为成。然后找有活动河水中练,激流下练,而衣不湿为成。到此《九阴神功》成。如用掌把真气放反击人,就是催心掌。
第三重诀曰:法如第二重,阴阳相互克。意在修罡气,热火不侵法。阳中求真阴,九阴第三重。每日子时,找一极热之地,坐于火鼎之上(古人练习坐在铁板上,上面加火,应渐渐加热,以不能忍耐为度)。面北背南,五心朝天,埋头绝虑,起动丹田寒气制止热气侵入,其体例就是第二重所练寒气用以抗热量。此乃“真阳中求真阴”。
第一式:面北而坐,功接上重,五心朝天,上身朴重,虚灵顶劲,舌抵上腭,下颌微收,双目平视。双手悄悄提起,掌心朝下,掌指相对放于中脘穴处,双手中指间间隔约为一掌宽,双肩下沉,双肘下坠,双臂要“圆鼓”。意念会阴穴射出螺旋状阴气把身材旋上天下,至到地极处。俄然螺旋阴气收回,身材如弹簧一样被弹回空中。
下卷
第二重:意大波圈,自外向外旋为散,自外向内旋为聚,散聚合适为阴阳均衡,阴阳均衡,万物之本。渐如虚空,与宇共振,法同上。
第四重:无相音罡
北宋黄裳著
诀曰:左转一,左转半。右转一,右转半。摆布转一为不一,横空旋较为太一。
第二式:方法同。轻抬双手,掌心朝上,掌指相对,高举至头上方,双臂微曲,似曲非曲,似直非直,意念百会穴射出螺旋状阴气,如飞机之螺旋桨,把人身托起,飞到九重天方为极限。此时人体在天空飘浮,俄然阴气收回,人从天空掉回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