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真正的君子[第2页/共3页]
荀子讲起学问来严厉当真,言辞锋利,是非清楚,同时还很风趣,很诙谐。讲到真正的君子,荀子兴趣陡增,满怀豪情地给弟子们唱起了《诗经^风雅^抑》内里的诗句:
荀子向弟子们发问:“当今的仁人志士,应当做些甚么呢?”
荀子说,你们将来也能够不仕进,做一个“处士”,成为没有权柄的读书人。当代没有权柄的读书人,是操行高贵的人,澹泊循分的人,修身正行的人,顺时安命的人,思惟果断的人。而当今没有权柄的读书人,所谓的“处士”,倒是无能而标榜有能的人,无知而标榜有知的人,贪婪无度而假装没有贪欲的人,行动凶险肮脏而大言不惭地吹嘘本身谨慎诚恳的人,以分歧于世俗作为风俗、放纵而傲岸的人。
荀子很欢畅看到本身的门生如许热情求取学问,他没有说甚么闲话,很快就进入正题。
他奉告弟子们,你们现在是士人〈读书人X将来的前程有两种。一种,你们能够去仕进,成为“仕士”,也就是成为一个有权柄的读书人。当代有权柄的读书人,是俭朴刻薄的人,合群合众的人,安于敷裕和高贵的人,乐善好施的人,阔别罪恶的人,寻求事理的人,耻于单独敷裕的人。但是,当今有权柄的读书人,倒是卑鄙肮脏的人,轻易悖乱的人,尽情妄为的人,贪财牟利的人,冒犯法律的人,没有礼义而热中于权势的人。
荀子高唱此两句《诗经》别有深意。这是他借用典范给前面所讲的一个总结,也是对真正君子形象的点睛之语。
荀子纵论天放学问,前后攻讦了六种学派。他攻讦前五种学派的时候,说他们是“棍骗”“利诱”。而攻讦子思和孟轲,则说他们是“罪恶”。可见,荀子对儒家内部的思孟学派曲解孔子思惟,在社会上形成不良影响是多么深恶痛绝。
另一类是惠施和邓析,他们不师法先王,不同意礼义,而喜好制造奇谈怪论,玩弄奇特的言辞,阐发入微却分歧道理,雄辩动听却不实在际,做了很多事情却服从很少,不成以作为治国的纲领。
荀子鼓励弟子们主动参与和十二子的斗争。他说:“信信,信也;疑疑,亦信也。贵贤,仁也;贱不肖,亦仁也。”①也就是说,信赖能够信赖的是信;思疑能够思疑的也是信。尊敬贤达的人是仁;贱视不贤达的人也是仁。他要弟子们勇于大胆思疑,勇于鄙视权威,不要被面前的显赫身份和社会的一时风潮所蒙蔽,不要被十二子高贵的名声吓倒,要毫无顾忌地与正理邪说分裂,对他们的弊端言行停止计锋相对的抨击。
荀子悔恨这些人,直接了本地点出几个儒家名流来。他说:“歪戴着帽子,废话连篇,仿照着大禹跛脚走路,像舜那样在父母面前低头小步快走,这是子张一派的卑贱儒生。衣冠楚楚,道貌岸然,仿佛很谦善似的整天不说话,这是子夏一派的卑贱儒生。偷懒怕事,没有廉耻而又妄图吃喝,还总说:‘君子本来就不消着力量’,这是子游一派的卑贱儒生。”
荀子持续明天的话题,明天又攻讦了六位着名学者。他将这六位学者分为三类,一类是慎到与田骈,说他们崇尚法度而没有法度,整天议论制定典章文理,及至详细考查他们的实际,倒是迂阔而不实在际,不能用来管理国度,保护礼义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