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境小说网
会员书架
妙境小说网 >历史军事 >天道:荀子传 > 十一、儒学的飞跃

十一、儒学的飞跃[第4页/共7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荀子以为,诸子的学说都表现了“道”的一个侧面:“墨子蔽于用而不知文,宋子蔽于欲而不知得,慎子蔽于法而不知贤,申子蔽于势而不知知,惠子蔽于辞而不知实,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①“老子有见于拙,无见于信。”121也就是说墨子只正视功利而不晓得礼义;宋子〈宋趼3只看到人有寡欲的一面而没有看到人另有贪得的一面;慎子〈慎到〕只看到法治不晓得用贤;申子〈申不害〕只正视权势的感化而不晓得才干的感化;惠子〈惠施)只玩弄辞藻而不讲实际;庄子(庄周〕只服从于自但是不晓得人的力量。而老子(李耳〉则是对于“屈”的一面有所熟谙,对于“伸”的一面却贫乏见地。以是,他们主张的只是“道”的一个方面,而任何一个片面都不能成为指导一统天下的“道”。假定把合用叫作“道”,那么人们就都会去寻求功利了;假定把欲望叫作“道”,那么人们就都会去满足欲望了;假定把法律叫作“道”,那么人们就只陷于法律条则了;假定把权势叫作“道”,那么人们就只晓得妄图便当了;假定把玩弄辞藻叫作“道”,那么人们就都会陷于不实在际的空谈了;假定把天然天下叫作“道”,那么人们就只晓得听天由命了。③

“礼的事理是多么之大啊!那些私行编造典章轨制、颁发奇谈怪论的浅薄学说,一进入礼的事理当中就灭亡了。

离心离德。那将是一个贫困而毫无兴趣可言的天下。①

墨子主张“节用”。他以为,俭仆则昌,淫佚则亡。③只要倡导节检,那些纵欲放荡的行动就消逝了。以是墨子和他的弟子们身材力行,住在茅草屋里,吃粗米淡饭,夏天穿葛布做的衣服,夏季穿鹿皮做的衣服,脚上穿草鞋。

荀子也反对孔子和孟子的“均平”主张。他说,“分均则不偏,势齐则不壹,众齐则不使。有天有地而高低有差。人在社会上,假定成分都一样,就不能够有侧重;权势都相称,就不能够集条约一;世人都一样,就谁也不能教唆谁。只要有天有地,就会有上和下的不同。人和人之间有不同,这是天经地义的真谛。

弟子们问荀子,应当如何指导呢?

降福简简,降福绵长,

福禄来反。福禄永享。

钟鼓喧喧,钟鼓咚咚,

荀子说:“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①因为有了“分”,人就能够调和相处;有了调和相处,就能够连合分歧;连合分歧就能够力量强大;力量强大,就能够克服天然界的万物。此乃“群居和一之道也”。③

陈嚣插话问:“把人分红品级,岂不是不平等吗?”

当然,孔子的儒学本身也确出缺点。孔子想通过倡导规复西周的礼节,规复西周期间的品级名分,挽救“礼坏乐崩”的社会政治次序。在周天子的一统天下已经分裂为各自为政的诸侯各国以后,想让那些野心勃勃、时候图谋代替周天子的诸侯,再去接管周天子礼乐轨制的束缚,那是绝对不成能的。荀子所处的期间较孔子的期间进步了近二百年,已经进入七雄争霸的最后较量,若想用孔子的儒学实际规复西周期间的礼乐次序,就更加不成能。以是,儒学就像是一个过期的老太婆,找不到婆家,没有人喜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