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兑金惊变河源密卷[第1页/共3页]
坤土宝石的温热尚在掌心,西方天涯俄然闪现出金色剑影,如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持戟,在暮色中划出凛冽弧光。李逸风的玉简狠恶震颤,星轨投影直指河源军故地——青海湖畔的铁刃城遗址,那边曾是唐与吐蕃拉锯百年的“黄金走廊”。苏睿的玉笛缠上的红线俄然绷直,指向舆图上“赤岭”标记,那是当年唐蕃会盟规定的界碑地点。
“谨慎地裂!”苏睿的玉笛俄然收回破音,空中如蛛网般绽放金色纹路。李逸风抛出银杏叶,叶片竟钉入裂缝,闪现出地下纵横交叉的黄金矿脉——每道矿脉都缠着吐蕃巫蛊的咒文,矿脉绝顶是座倒悬的金字塔形地宫,无数金铃从顶部垂下,构成庞大的“文殊九宫八卦阵”。
青海湖的咸风裹挟着沙砾袭来时,铁刃城废墟正在月光下泛着青灰色寒光。城头“唐”字军旗残片与吐蕃“双马纹”战旗交叉缠绕,墙基处嵌着半块《唐蕃会盟碑》残石,“和同为一家”的汉文与藏文虽经风化,却仍然清楚可辨。李元芳的贪狼火纹与残碑共鸣,竟在掌心映出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的和亲图——公主手中捧着的金瓶,恰是兑金宝石的雏形。
地宫入口处立着两尊石像,左为唐将黑齿常之,右为吐蕃大相禄东赞,手中所持并非兵器,而是一卷展开的《太衍历》。当离火与坤土宝石同时切近石像掌心,金铃齐鸣中,石像眼底流出金色汞液,在空中汇成箭头指向地宫深处。李元芳重视到,汞液流经的咒文竟主动转为“六字真言”,明显是当年玄门修士与吐蕃高僧共同布下的净化结界。
“兑金为兵戈之象,亦为聚财之兆。”独角兽的声音从沙棘树苗中传来,“需以‘金生水’之法化解戾气——元芳,用你的贪狼血唤醒金龙;苏睿,以玉笛哄动青海湖水;李公子,用玉简重排九宫八卦。”
返程途中,李逸风在废墟中发明一本渗入盐水的《通典》残卷,内页夹着的吐蕃文情书竟与苏睿银锁金片上的笔迹不异。本来,当年勾陈圣女与吐蕃译经僧曾在赤岭私定毕生,却因战乱天人永隔,金片与情书恰是他们的信物。苏睿将金片放入情书泛黄的纸页,玉笛上的红线俄然主动系成同心结。
独角兽驮着新的树苗(一棵挂满铜铃的沙棘)赶来时,角尖挑着半片吐蕃文锦缎:“兑金宝石藏在‘龙涸计’的核心,那是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所筑的奥妙金库。”锦缎边沿绣着日月星斗纹,与李元芳符牌上的狼首构成“金生水”的卦象。世人跨上天马时,发明马蹄竟踏着昆仑雪水凝成的冰桥,桥面上模糊映出“唐蕃古道”的商队剪影。
当血魂被水幕洗净,兑金宝石终究绽放出纯洁的金光。宝石内部的战役画面逐步淡去,取而代之的是文成公主入藏时的盛景:长安的能工巧匠、吐蕃的牧马人、于阗的玉商在赤岭互市,孩童们追逐着金箔剪成的胡蝶,空中飘着藏文与汉文的祈福幡。苏睿的银锁俄然蹦出一枚金片,上面刻着“赤岭盟好”的藏汉双文,恰是当年勾陈派圣女留给吐蕃赞普的信物。
地宫最深处的金台上,兑金宝石被九条金龙盘绕的锁链封印。宝石呈菱形十二面体,每一面都刻着唐蕃双语的“战役”铭文,中间却凝固着一滴暗红血珠——那是咸亨元年大非川之战中,唐军与吐蕃兵士同归于尽的血魂。李逸风的玉简投影出《河源郡图记》,显现宝石本为松赞干布所铸,内藏“唐蕃一体”的国运咒文,却在战役中被怨气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