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许婚[第4页/共6页]
我说:“话虽如此,可桓氏与沈氏两家一贯共进退,现在大敌当前,还是和蔼为上。”
董贵嫔的宫室离永寿宫不远。不过同为先帝遗孀, 她的宫室比沈太后偏僻很多, 也甚为冷僻。
长公主搀着董贵嫔,忙走下阶去,向皇后施礼。
“我老了。”董贵嫔叹道,“常日里无所事事,便只要服侍服侍这些花木。想当年,这些花苗还是先帝赐给子启的,可他厥后离宫,这些花便只要我来替他看管。”
皇后皱眉,对身边的内侍道:“同是刮风,怎别处殿阁不见打碎?必是有司怠慢,忽视了贵嫔宫中平常补葺,须得责问。”
长公主道:“子启脾气一贯如此。不过他说的亦是实在,辽东那偏鄙之地,那里有甚么世家闺秀,只怕子启如果娶一个返来,贵嫔也不对劲。子启独守北方,平常之事定然繁多,他得空操心亦在道理。不瞒贵嫔,此事太后亦经常牵挂。上回子启返来时,她还特地与我等说过,要妾等留意,如有贤能和顺又堪为王后的世家女子,定要奉告贵嫔。”
长公主听着,暴露嘲笑。
“哦?”长公主暴露讶色,世人的目光都落向我。
固然我一向晓得长公主此事极有能够将此事做成,但它真正到临,却又是另一种感受。那意味着不但我会分开公子,公子也会分开我。而畴昔的三年光阴,即将走到绝顶。
“中宫?”长公主和董贵嫔皆微微变色,相视一眼,忙起家往殿前走去。
“为了皇太孙之事。”我说:“只怕不久,皇后便要对皇太孙动手,然后立平原王。到了当时,不管朝廷还是宗室,必又是一场沸沸扬扬,皇后须得公主支撑。”
我看着沈延,亦惊奇不已。
“想说便说了。”公子道,“你去了淮阴侯府中,淮阴侯必也想找你求卦,岂不费事。”
“那是因为公子不听劝。”我说,“公子若也像表公子那般,我说甚么都带着笑温文承诺,我必也不犟嘴。”
我和长公主入内之时, 只要两名老宫人上前驱逐,宫院中沉寂无人, 望之萧索。
长公主亦笑:“中宫过誉。”
皇后点头:“太结果是心善之人。妾亦是闻得此事,本日恰好余暇,便来看看贵嫔。”
设法倒是没甚么错处。
是啊,就要走了。
长公主上前与她见礼, 又奉上礼品。
皇后浅笑:“仍未议亲么?”
长公主道:“恰是,他仲春十六出世,另有三个月。”
长公主亦不久留,又搀起董贵嫔往宫室中去。回到了殿上,她酬酢两句,向董贵嫔告别。
“公子放心好了,我去淮阴侯府,只奉养表公子,旁事自不睬会。”我说。
“皇后这是何意?”她低声道,“怎会这般来献殷勤?”
“确有其事。”董贵嫔道,“那是多年的老树,一时抵挡不住,便折断了。”
我忙道:“凡事皆有吵嘴,奴婢不过替公主想一想坏处。”
长公主问了董贵嫔的病,又问了些迩来的起居之事, 似体贴不已。董贵嫔一一答了, 闲谈半晌, 忽而道:“本日气候甚好。我这宫室中虽无繁花斗艳, 倒是有些菊,现在开得正盛。公主若不弃, 不若与我到园中赏菊,如何?”
长公主叹道:“此事既是太后之名,妾岂敢怠慢。只是子启乃妾与圣上手足,论才气,亦是宗室之佼佼者。妾数月以来,在各家闺秀中刺探,那些出身可与子启婚配的,不是许了人,便是年纪分歧适,甚难堪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