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8 长谈(下)[第3页/共4页]
公子目光动了动,随即皱起眉:“可柏隆不过是县长,头上另有郡州各级管束,他如何摆脱。”
“但这不过是一时之计。”公子持续道,“眼下这支募来的强兵只是一时之计,若为长远筹算,仍要从兵户动手。你方才所言的体例,乃是上策。不管是养这支募兵,还是重修兵户,我等都须得大笔财帛。”
我想了想,道:“你已与秦王缔盟,他既想将你和凉州兵马收为己用,那么向他讨要赋税乃是合情公道。”
“借?”我问,“找谁?”
我点头,道:“中原近年流民愈多,如荆州,其流民乃四周各州之患,三年以来不但悬而未决,反愈演愈烈。凉州与荆州附近,不若将荆州流民吸引过来,弥补兵户。而兵户之制,也不成再似畴前。公子可师法秦王,拔除兵籍,本来兵户名下所占地步稳定,新来的人,则将无主的地步和荒地分与他们开垦。”
“石越的那些人马,是黄遨派来的?”我问他。
我欣喜不已,却又有些迷惑:“这三千人既是招募而来,必须得大笔财帛,你又从那边匀出?”
“霓生。”他长叹一口白气,“我畴前总不解你为何喜好财帛,现在方晓得,财帛确是好物。”
我听得这话,讶然,“你是说……”
公子沉吟:“而后又当如何?”
“如此说来,于兵户而言,倒并非地步不敷,而是大片地步无人耕作?”
公子愣了愣,忙道:“怎讲?”
“凉州地处偏僻,不管从何方输运赋税,皆有此虑。”他说,“霓生,你先前向秦王献计,教他与吴氏、陆氏结合。吴氏陆氏亦扬州高门,要将赋税送到秦王手中,亦与我等普通处境。”
我说:“大长公主和桓氏皋牢了东边诸州, 自是有动手的底气。”
“自是先前抄没的郑佗等人家财而来,这些钱虽不敷以弥补府库空缺,用来募兵倒是充足。”
作者有话要说:朋友贡茶大大的新文,更新稳定,欢迎跳坑~ 166浏览网
我有些欣喜。公子现在到底是变得务实了,听得这手腕,起首问的是可行不成行,而非朴重不朴重。
我沉吟。
我说:“公子可知,秦王治下兵户如何?”
我问:“怎讲?”
我说:“此中关键,不过是在徭役之制。制盐乃苦役,民人无偿受征,自对付了事。若效仿虞氏等私盐大户行以募工之制,凭官府手中的上百盐场,莫说一年十万担,便是二十万担也能拿出来。”
我晓得公子的企图。他想从兵户动手,重振凉州防务。这倒并非是因为他官职是关中都督诸军事,而是当今局势已是严峻,凉州若不能敏捷组建出一支强兵来,只怕会再蹈前番鲜卑兵临城下之耻。但诸多弊端,乃多年积累下来,凉州非世外之地,诸多制肘,比初见之时更加严峻。
“恰是。”公子道,“兵户贫苦流亡起因,乃苛捐冗赋剥削甚重。可惜现在就算消减弊政,亦没法马上挽回。”
公子听得这话,目光明灭。
此事的计议都是来到雒阳以后才制定的,他并不晓得。我因而一边吃着烙饼, 一边将此事的大抵头绪奉告了他。
“上回我与你说的北海郡那些犒赏和岁入,可取来用。不过算下来,数量仍远远不敷,还须得借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