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万安馆(下)[第3页/共4页]
我的目光在摆列得整齐的锦筒上盘桓着,半晌,落在此中一只天青色的上面。
“最好便是那连珠卷草纹的。”容氏嗑着瓜子,“现在在钱唐,一尺上好的花绡卖到了三百钱,还要涨。”
“这有甚奇特?”容氏道,“昨日县长夫人还把我叫去了一趟,让我给她把新衣裳改一改。我去看了她的新衣柜,你们猜如何?光是半袖的花绡衣裳,她就有了三件色样各不一样的,另有那新裙新舄,啧啧啧……”
迩来最为妇人们操心的,乃是将要来到的寒食节。海盐一带,对寒食节特别正视,特别女眷。此地民风开放,每逢这天,家家户户皆穿上新衣出门踏青。寒食节时,气候比上巳更暖和恼人,可穿上轻巧的标致衣服。故而女眷们不管贫富,无一不热切盼望着这一日的到来,起码半个月的时候,已经在议论刺探四周人穿的甚么衣服,好让本身不至于等闲地被比下去。
世人亦跟着叹,有人道:“我记得客岁寒食,县长从钱唐包了好几艘大船,在上面赏曲宴客,一起逆流显摆,好不风景。不知本年,他家又有甚游乐?”
按公子的脾气,他也许也甚是烦恼吧?
“他们说是县府的人去叮咛的。”老钱皱着眉,道,“传闻聚贤居的那杨申,是新任司盐校尉的亲戚,迩来县长与他来往甚密。”
我想着,心中又有些沉下来,却不由苦笑。就算天子对公子仍抱着满满的珍惜之心,贰心中的夙愿,实际上却不过只完成了搬出桓府这一桩。
“老三,”容氏在一旁嗔道,“你每次拉鱼返来,总要先送来万安馆,可甚是殷勤。”
寒食节,家家户户都禁火,而内里客舍食肆里的菜肴则会变得好卖起来。万安馆的各色寒食小点在海盐县是出了名的,每到寒食节,乃是一大进项。故而我将万安馆买下的时候,宁肯再多加点钱,也要将老姜等人留下来。
“是么?”阿香眼睛一亮,马上道,“是甚么样的花绡?”
四周的几个女子听得这话,不由地都凑过来。
听到他的声音,正叽叽喳喳说着话的女子们俄然温馨下来,眼睛都往内里瞥去。
这是那首蒹葭,这些手书当中,我最保重的就是它,看得最多的也是它。我将锦筒拆开, 谨慎地取出内里的纸张,在案上展开,用镇纸压上。灯光下,诗文在公子超脱的笔迹中如流水铺陈,就算看过无数次, 我仍感觉赏心好看, 见之忘忧。
容氏道:“妇人家的东西有甚要紧,那司盐校尉莫非还要搜到女眷内室里去?”
夜色渐深,小莺分开以后, 已颠末端人定。
“我前两日去了余姚,你们可知那边的妇人穿甚么?”住在四周的容氏是个裁缝,最喜好每日一早过来与阿香闲谈,只听她说,“那边的妇人,现在最绢衣外在穿一件花绡做的半袖。披在上面若隐若现的,甚是都雅。”
容氏道:“我昨日去的时候,见县府中的人都神采仓促的,县长家的仆妇与我闲谈时,说是朝廷来了个新任的司盐校尉,迩来正四周督查盐政,严得很,盐官那边就有好几个县官府吏因得牵涉私盐之事被拿问了。你们想,县长常日里吃穿用度这般风雅,定然是有很多好处,若被细查起来,怎躲得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