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搜神记卷十二(1)[第3页/共4页]
大腰①无雄,细腰无雌;无雄外接,无雌外育。三化之虫②,先孕后交;兼爱之兽③,自为雌雄;寄生因夫高木,女萝托乎茯苓;木株于土,萍植于水;鸟排虚而飞,兽跖实而走;虫土闭而蛰,鱼渊潜而处。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本乎时者亲旁:各从其类也。千岁之雉,入海为蜃;百年之雀,入海为蛤;千岁龟鼋,能与人语;千岁之狐,起为美女;千岁之蛇,断而复续;百年之鼠,而能相卜:数之至也。春分之日,鹰变成鸠;秋分之日,鸠变成鹰:时之化也。故腐草之为萤也,朽苇之为蛬也,稻之为虫也,麦之为胡蝶也;羽翼生焉,眼目成焉,心智在焉:此自无知化为有知而气易也。
季桓子挖井,获得一个土缶一样的东西,那边面有只羊,他就派人去问孔子,说:“我挖井获得一只狗,为甚么呢?”孔子说:“按照我传闻的,那应当是只羊。我传闻,树木、石头中的精怪,叫做夔、魍魉;水中的精怪,是龙、罔象;泥土中的精怪,叫做贲羊。”《夏鼎志》记录说:“罔象,长得像三岁的小孩,红眼睛,黑皮肤,大耳朵,长臂膀,红脚爪。用绳索把它捆住便能够吃了它。”王子说:“木精是游光,金精叫腐败。”
①景:同“影”,影子。
①大腰:指鬼鳖一类的植物,“细腰”指蜂类虫豸。
④虺(huǐ):古书上说的一种毒蛇。
【注释】
五气窜改论
池阳小人景①
吴诸葛恪为丹阳太守,尝出猎,两山之间,有物如小儿,伸手欲惹人。恪令伸之,乃引去故地。去故地,即死。既而参佐问其故,觉得神明。恪曰:“此事在《白泽图》内,曰:‘两山之间,其精如小儿,见人,则伸手欲惹人,名曰傒囊。引去故地,则死。’无谓神明而异之,诸君偶未见耳。”
以是吃谷物的聪明而有文采,吃草类的力大而笨拙,吃桑叶的吐丝而变成蛾,吃肉类的英勇而刁悍,吃泥土的没故意智而不歇息,吃元气的神明而能长命,不吃东西的人不死而成为神仙。
王莽建国四年,池阳有小人景,长一尺余,或乘车,或步行,筹划万物,大小各自相称,三日乃止。莽甚恶之。自后盗贼日甚,莽竟被杀。《管子》曰:“涸泽数百岁,谷之不徙,水之不断者,生‘庆忌’。‘庆忌’者,其状若人,其长四寸,衣黄衣,冠黄冠,戴黄盖,乘小马,好奔驰,以其名呼之,可使千里外一日反报。”然池阳之景①者,或庆忌也乎?又曰:“涸小水精生蚳。蚳者,一头而两身,其状若蛇,长八尺,以其名呼之,可使取鱼鳖。”
吴郡人诸葛恪任丹阳太守,有一次他外出打猎,瞥见在两座山之间,有个怪物长得很像小孩,伸脱手来想拉人。因而诸葛恪就让人把手伸给它,拉着它使它分开了本来的处所。成果那怪物一分开本来的处所就死了。过后,参佐问诸葛恪这是甚么原因,以为它是神明。诸葛格说:“这事在《白泽图》中有过记录,《白泽图》说:“‘两座山之间,有精怪像小孩,瞥见人就伸脱手来想拉人,它的名字叫傒囊。一旦拉着它分开本来的处所它就会死去。’不要以为这是神明而感到奇特,诸位也只是偶尔没有见过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