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目标,地中海[第1页/共3页]
一支强大的水兵必然是一支均衡的水兵,海战的成果向来都不是靠一两种尖端技术所能决定的。
与德国水兵造舰部分停止了详确的相同以后,李海顿这才明白题目出在哪了。
反而是德国,在开战以后造舰速率俄然慢了下来,估计在1914年下水的五艘“巴伐利亚”级战列舰至今还没有完成船体制作。如果按目前的速率,估计到战役结束时他们都没法完成这五艘主力舰的制作。
这并不是说它的意义不大,相反,地中海的节制权对于同盟国而言是相称首要的,反而对英法两国的影响要小一些。如果获得了地中海上的制海权,同盟海内的物质供应就不会存在任何困难,乃至有能够派出舰队和陆战队进入到黑海从而直接威胁到俄国人的要地。
第二帝国水兵的造舰工程终究大抵又规复了起来,固然不如战前,但已经比之前快歇工的状况要好的多。
目前这四艘战列舰已经下水,开端了舾装工程,当然,要想它们正式退役,还需求用差未几一年之久。卡尔森的斯柯达兵工厂为“伊斯特里亚至公”级战列舰研制的380毫米主炮和炮塔早已经完成了测试,在匈牙利的火炮测试场,1号主炮竟然将重达860公斤的炮弹推出了46千米远。当然,装进炮塔里的兵舰主炮是不成能达到最大射角的,即便如此,sk-15型380毫米舰炮在最达仰角为27度时的射程仍然能达到41千米,完整超出于同一期间各国兵舰的主炮射程之上。
年产二千七百万吨钢铁的德意志帝国竟然在四年内没法完成五艘战列舰的制作,是不是很好笑的事。现在是1914年,而不是1941年,可没有那么多坦克与战舰在争夺有限的装甲钢产量。
在开战前,固然有李海顿的强力支撑,但是潜艇军队在水兵内部还是不受正视,不过因为与日尔曼尼亚造船厂的密符合作,在技术上,一向与德国人程度相称。开战以后,只要27艘潜艇的奥匈帝国水兵潜艇军队在短短的数月以内就获得了击沉仇敌一艘装甲巡洋舰、两艘巡洋舰和四艘摈除舰,同时击沉13万吨敌国商船的良好战绩。
与仇敌硬拼是不成能的,当然,李海顿现在也不会干这类拿鸡蛋碰石头的蠢事。
我的天哪,这绝对是猪一样的队友,他们竟然把贵重的技术工人送到火线去当炮灰?
第1、德国人底子没有想到这场战役会构成一种耐久的耗损战,在战前,他们底子没有想到要成安身够的计谋储备,固然李海顿曾提示过他们,但底子没用。现在题目出来了,德意志第二帝国徒有每年2700万吨的钢铁产量,却贫乏制造优良合金钢的罕见金属质料,克虏伯钢铁厂本来的一点储备也已经几近快用完了。现在产量未几的优良合金早已优先供应兵工部分用来制造大炮,底子没有敷裕的优良钢来出产装船面。
李海顿终究偶然候来体贴一下他的水兵了,李海顿所捐募制作的三艘“伊斯特里亚至公”级战列舰还是刺激到了帝国议会,在费迪南至公和他的鞭策下,水兵方面本应在1914年1月才通过的四艘新战列舰制作预算被提早到了1913年的7月。
李海顿感觉有需求跑一趟德国与威廉二世和第二帝国的水兵同僚们好好聊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