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朝议[第1页/共2页]
阿史那思摩生于草原,见多了草原部落首级遣子入王庭效力的先例,故而他一时候也了解不了大唐君臣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动静。
世人都不敢轻言,这时,资格最深,又作为宰相的萧瑀只得站了出来。
大殿中,一阵吼怒声响起,世人望去,竟是右武卫大将军、宿国公程咬金。
渭水对峙的次日巳时,颉利使臣、突厥特勤阿史那思摩便奉颉利之命进京,与李世民参媾和谈事件。
大唐和突厥之间一旦大动兵器,唐军只能倚城待援,等着各州郡的勤王之师,那如许一来,便即是将长安外全部敷裕的关**手送于了突厥,数百万关中百姓都将蒙受没顶之灾,那大唐君臣们也将成为千古罪人。
萧瑀倒也是个犟脾气,目睹着李世民起火,竟也涓滴不做让步,反倒直言谏道:“陛下一子的荣辱,莫非贵地过大唐千万百姓的性命吗?陛下不止是人父,更是人君,望陛下三思。”
阿史那思摩起家道:“此乃可汗之意,陛下若欲合盟,请务必承诺。”
大殿中的氛围过分压抑,过了半晌,终究有人突破了这片沉寂。
“那朕如果不承诺呢?”李世民低头盯着阿史那思摩,冷冷道。
自伊利阿史那土门击败柔然,建突厥汗国始,突厥便与中原王朝打了近百年的交道,有战有和,如风云变幻不一。
【领现金红包】看书便可领现金!存眷微信.公家号【书友大本营】,现金/点币等你拿!
李世民果断,对兄弟都能下得去手,但倒是个实实在在的护子之人,迎回质子说的好听,可古来为质者能顺利返国的又有几人,并且就算得迎返国,那几年的痛苦又岂是好受的。
萧瑀起家道:“启禀陛下,臣觉得此战打不得,此战一打,不管胜负如何,全部关中都将沦为一片废墟,乃至会涉及洛阳和梁州,结果不堪假想。”
在这类环境下,即使是大罗金仙,也难有分身之策。
李世民只要六子,此中最年长的李承乾、李恪二人不过八岁,年幼的李恽还在襁褓当中,这般年纪,李世民怎忍骨肉相别。
李世民少年参军,久经杀伐,身上自有一股子锐气,阿史那思摩被李世民这么一盯,顿觉后背一阵寒意。
不过阿史那思摩对颉利倒也是忠心耿耿,面对大唐君臣如此压力,阿史那思摩还是硬着头皮道:“质子一条,乃可汗严令,请陛下三思。”
质子之说,起于春秋,兴于战国,能为质子者,多为王室后辈。而统统质子名声最大的,莫过于质于赵国的秦始皇嬴政了。
“颉利可汗欲以皇室后辈为质?”李世民听了阿史那思摩的话,半是惊奇,半是不满地看着殿下的阿史那思摩,问道。
不过阿史那思摩倒是受了颉利的严令而来,阿史那思摩也别无退路。
阿史那思摩虽非唐臣,但被如此顶撞,李世民的神采已经丢脸到了顶点,若非眼下局势危及,大唐开战不得,恐怕李世民当场就将阿史那思摩斩于剑下了。
李世民瞋目瞪着萧瑀,问道:“如此说来,你是要朕遣皇子乞降了?”
“可汗欲效仿中原战国之事,请陛下遣子入突厥为质,还望陛下应允。”
“诺。”
唐分歧于宋,大唐立国之初,百官当中没有软骨头,他们倒不是怕了突厥,只是突厥雄师已入关中要地,八百里秦川多为平原,如果在这类情势下与突厥二十万胡骑田野厮杀,恐怕连两成胜算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