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新皇登基[第1页/共2页]
李恪、李承乾、李泰三人虽年幼,但其父即位,又有恩情泽下,他们自当参朝,也与百官同至重明门外等待。
李恪天然不知岑文本已经晓得了本身的身份,因而回道:“我乃汉中郡王李恪,本日即位大典,我恰是奉父命前来。”
“咦?公子竟也在此?”岑文本见李恪已经亲身上前,只得故作不知地问道。
“咚、咚、咚...”
岑文本微微欠身回道:“下官荆州别驾岑文本。”
比李恪只大几个月的李承乾既是宗子,又是嫡子,天然是新朝太子的不二之选,幼年聪明的李承乾已经在其母舅太子左庶子长孙无忌的关照下,与一众天策府的亲信之臣会晤,摆布逢源,倒也很有几分储君的架式。
李恪听到这三个字,心头微微一颤。
李承乾被立为太子,几近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众臣天然乐意订交,提及话来也热络地很。但李恪虽与李承乾同年,倒是庶子,又无长孙无忌那般位高权重的外戚互助,在一旁便显得无人问津,孤零零地立于一旁。
岑文本初被李孝恭用为荆州别驾,既非从龙功臣,又非勋贵亲信,却能以降臣身份官拜宰相,终究得以陪葬昭陵,足以证明他的手腕与才气了。
不过虽是如此,李恪看向李承乾的眼神却无半点羡慕,也没有涓滴要主动与那些权贵打仗的意义。
而李恪这个庶子,也比他好不了太多。
岑文本本为萧铣臣下,武德四年萧铣一众兵败降唐,岑文本也在此中。
岑文本固然谈不上狷介,但也绝非恭维之人,“君子之义”四个字用在一个八岁少年的身上确切不当,但岑文本与李恪扳谈,除了李恪那张脸,他觉不出李恪骨子里半点孩童的感受。
李恪说者偶然,但岑文本却听者故意。
李世民不过二十有八,合法丁壮,李恪很清楚地晓得,李世民起码另有二十三年的寿数,现在时候尚早,将来的变数还多地很,李承乾固然即将成为太子,但他这个太子的位置却一定坐的安稳,一定能坐到最后。李恪此时如果表示地过用心急,除了引来李世民不需求的猜忌,别无其他用处。
岑文本听了袁天罡的批命,不免对李恪先入为主,故而有了各种猜想。
李恪拱手行礼道:“本来是竟是岑大人,岑大人辅治一方,于荆州百姓多有仁政,很驰名誉,小王虽在长安,却也曾有所耳闻。”
李恪将岑文本扶起道:“那日我本就是微服出行,岂能怪的着先生,先生快快请起。”
其实在此之前,岑文本便已经看到了李恪,只是碍于李恪的身份,没有上前拜见。
岑文本道:“殿下谦逊,不以权势摄人,恰是君子之义,下官岂敢有怪。”
李恪看着岑文本问道:“前日仓猝,还未问先生尊名。”
李恪年仅八岁,不过一个庶出的皇子,为何竟会对大唐处所上的事件如此上心?若非决计上心,怎会晓得本身这个知名小卒?
李恪摆布无事,因而走到岑文本的身边,拱手问道:“先生可还记得我?”
“下官前日不知,公子竟是汉中郡王,下官如有失礼之处,还望郡王勿怪。”岑文本面露惊奇之色,忙俯身拜道。
本日李世民即位,能到显德殿参朝的尽是当朝权贵和李世民的近臣,李恪立于重明门外,极目望去,立于前线的俱是朱紫色的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