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8)[第1页/共5页]
比方廓清百千大海弃之唯认一浮沤体目为全潮穷尽瀛渤 如来藏有四义。故以海喻。永绝百非如海甚深。包含万有如海泛博。无德不备如海珍宝。没法不现如海现影。其体湛寂不与妄染呼应。故云廓清。即前甚深义也。百千者即前泛博义也。不识是元清净体。故云弃之。只取昏扰扰相觉得心性。故云唯认等。全潮大瀛渤澥。皆海之异名也
非色非空。拘舍离等昧为冥谛 不成见故非色。缘会有故非空。言冥谛者。或云冥性或云自性。梵云僧伽奢萨咀罗。此云数论。立二十五谛。最后一谛名为冥性。计觉得常。第二十五名为神我。亦计为常。我思胜境。冥性即变二十三谛为我受用。我既受用。为境缠缚不得摆脱。我若不思冥谛稳定。既无缠缚我即摆脱。名为涅槃。如别处说。拘舍梨者。非即数论。是彼类耳。趣尔举也 三结责非主
立即如来垂金色臂。轮部下指。示阿难言。汝今见我母陀罗手。为正为倒 下指。指下也。母陀罗此云印。此意欲明见手分歧有正有倒。以况其见亦有正倒 二答
佛言。大王。汝面虽皱。而此见精性未曾皱。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受灭。彼稳定者元无生灭。云何于中受汝存亡 克指常性也。生灭但迁有为。有为不受存亡。若知稳定即见无生
阿难言。人间众生以此为倒。而我不知谁正谁倒 此推世人以此为倒。而我不知云何 三征
比方有客。投止旅亭。暂止便去。终不常住。而掌亭人都无所去。名为亭主 此明缘心随境来往。至心湛然常住。以客喻妄。以主喻真 三合
大王。汝年几时见恒河水。王言。我生三岁。慈母携我谒耆婆天颠末此流。尔时即知是恒河水 耆婆此云命。西百姓风。皆事长命天神。子生三岁。即谒彼庙。谢求得也。此以年问见者。意来岁变见稳定也 二问答见河同异
阿难。汝咸看此诸窜改相。吾今各还本所因处。云何本因。阿难。此诸窜改。明还日轮。何故故。无日不明。明因属日。是故还日。暗还黑月。通还户牖。壅还墙宇。缘还别离。顽虚还空。郁[土*孛]还尘。腐败还霁。则诸人间统统统统不出斯类 此之八境既从缘有。还从缘无。有去有来。非同真见 二示见无还三。一标
阿难承佛悲救深诲。垂泣叉手。而白佛言。我虽承佛如是妙音。悟妙明心元所美满常住心肠 因佛广示倒置显出至心。于能诠言音。悟所诠心肠 二彰疑
佛兴慈悲。哀愍阿难及诸大众。发海潮音遍告同会。诸善男人。我常说言。色心诸缘及心所使诸所缘法。唯心所现 天鼓无思。随人发响。海潮无念。要不失时。此表无缘慈悲应机而说不待请也。色谓十一种色。心谓八识心王。诸缘即总指色心。或可别指不呼应行。心所即五十一心所。诸所缘法谓六有为也。此上五位一百法摄诸法尽。皆是至心之所现起。如镜现像不离于镜无体可得。问前五有为名体俱假。可同前法无体如影。真如有为。名假体实。为诸法性。何言无体如影象耶。答此宗所说真如犹是对妄而立。既因对待还成妄法。以下经云。言妄显诸真。妄真同二妄。又云。有为无起灭。不实如空华。圆觉云。圆觉流出统统清净真如菩提涅槃等。由是五位诸法唯心所现。皆同影象也 二显真示妄斥其倒情二。一就法辨释迷情五。一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