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27)[第3页/共5页]
七者音性圆销。观听返入。离诸尘妄。能令众生禁系桎梏所不能着 尘累相萦如禁系。六根质碍如桎梏。既而入逃亡所系碍不成。是故念者桎梏摆脱
三者观听旋复。令诸众生大水所漂水不能溺 声能飘零。如水腾波。观听旋真尘相不起。虚明寂湛何物能漂。故令念者大水不溺
觉海性澄圆。圆澄觉元妙 此显一真性海。离名绝相。非真非妄。不悟不迷。独一圆常余无所得。即下妙性圆明离诸名相。本来无有天下众生也。觉性周遍。甚精深然。故如海也。下句重叹。不成思议绝诸对待。故曰妙也 二因迷起妄二。一正明起妄
归元性无二。便利有多门 同归一理。理则无殊。行有偏圆。迟速不等。圆觉云。无上妙觉遍诸十方。出世如来与统统法同体划一。于诸修行实无有二。便利随顺其数无量 二圣同凡异
六者闻熏夺目。明遍法界。则诸阴暗性不能全。能令众生药叉罗刹鸠槃茶鬼及毗舍遮富单那等虽近其傍目不能视 闻熏观门成绩夺目。智照既融。法界圆遍。而无明邪暗永不能生。药叉等类咸受幽气。明能破暗。故令恶鬼目不能视
佛问圆通。我从耳门圆照三昧。缘心安闲。因入流相。得三摩提。成绩菩提。斯为第一 圆照三昧者即一行三昧也。谓初缘实相。造境即中。无不实在。系缘法界。一念法界。故云缘心安闲。此即一经所宗首楞严定。文殊所赞。得真圆通。诸佛交光。同庆此说。后学至此幸冀留意。无谓聊尔也 二叙叹得名
圣性无不通。顺逆皆便利。初心入三昧。迟速分歧伦 若贤人根性。或是已证圣性。若顺若逆。俱得入觉。更无浅深。初心入道。故须采拔取令速进。如上文云。十方如来于十八界一一修行。皆得美满无上菩提。于此中间亦无好坏。但汝下劣。未能于中圆安闲慧。故我鼓吹。令汝但于一门深切
文殊师利法王子。奉佛慈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承佛威神。说偈对佛 文殊智德之主。言用莫测。断割无疑。与夺众心谁不沉默。故承佛旨敬而说偈 二正说偈辞三。一颂真妄双源二。一略明真妄。将拣行门。先明真妄者。若无迷悟。岂有修行。盖迷一真遂成诸妄。物不终否。故有悟期。悟逐根门遂分迟速。悟所极处名大涅槃。故下文云。妙性圆明。离诸名相。本来无有天下众生。由妄有生。因生有灭。生灭名妄。灭妄名真。是称如来菩提涅槃二转依号。故先明也。文三。一独一真元
世尊。我又获是圆通修证无上道故。又能善获四不思议无作妙德 内德不充外用不起。以金刚三昧熏本四无量心。由斯果证。实德现前。故成四事俱不思议无作而现 二列释四。一现形说法
五者熏闻成闻。六根销复。同于声听。能令众生临当被害刀段段坏。使其兵戈如同割水亦如吹光。性无动摇 熏修妄闻。成真闻性。一根亡对诸根亦融。心水虚明智光无动。谁为自他而当被害。故能触物无滞游刃不足 二鬼狱恶贼难
二料拣诸圣四。一依尘显悟门六。一色境
世尊。我复以此闻熏闻修金刚三昧无作妙力。与诸十方三世六道统统众生。同悲仰故。令诸众生于我身心获十四种恐惧功德 由前观行。证真具德。从体起用。令众生得一十四种恐惧功德 二列释四。一闻声离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