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10)[第3页/共5页]
唯愿如来。大慈发明。此诸物像与此见精。元是何物。于此中间无是非是 阿难前云无是见者不过见者。如来一一印许。意令于真法界达无是非。及至魂虑变慑。又嘱汝谛思惟。深欲令了法界一相。文殊愍众。请佛明示。此见与缘元是何物。无是非相 二如来正与会通三。一显诸法唯真是非双绝
阿难言。世人因于日月灯光见各种相。名之为见。若复无此三种光亮。则不能见 此举由一明缘。以答见各种相。人间之法假因托缘方始名见。非是离相湛然之见。以下文云。缘见因明。暗成无见。不明自发。则诸暗相。永不能昏 三难二。一正难
现在更闻见见非见。重增迷闷 和合等义。尚未明白。何堪更闻见非是见。斯则醉更洪饮。孰能觉悟。故云重增迷闷
阿难。若因明有。应不见暗。如因暗有。应不见明。如是乃至因空因塞同于明暗 四境相违。一三互阙。为因不成 二破缘二。一征
汝且观此妙明见中以何为自。此见为复以明为自。以暗为自。以空为自。以塞为自 天然之体为何地点。故约四境。以问显体无得 二破
佛告阿难。我今如是开示便利实在告汝。汝犹未悟。惑为天然。阿难。若必天然。自须甄明有天然体 示便利者。约理约事。就喻就境。一一不过显实在性。尚此不了。迷作天然。如果天然必须有体。如何鉴别 二就缘推破二。一征
阿难白佛言。世尊。诚如法王所说。觉缘遍十方界。湛然常住。性非生灭 觉之启事行相也。周遍无生便是其缘
首楞严义疏注经卷第二(之一)首楞严义疏注经卷第二(之二)
即统统法 精觉妙明。非别有体。但于诸法阔别前来虚妄遍执。便是圆成妙觉明性。故起信云。是故统统法从本已来。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乃至唯是一心。故名真如。唯识亦云。此诸法胜义。亦便是真如。常如其性故。即唯识实性。又云。圆成实于彼常阔别前性。下经广辨。须预此知 二结责滞情
见犹离见。见不能及 真见自体尚离见相。无体可得。岂令见用照所及乎。又见体尚无体。岂及有见用。又所觉之妄。尚无有体。能觉之见岂能及乎
是故阿难。汝今当知。见明之时见非是明。见暗之时见非是暗。见空之时见非是空。见塞之时见非是塞。四义成绩时 明等四境自属前尘。见性未曾生灭。虽见四境。而非四境成绩于见。译人巧略。故别列而总结也。若欲经文当句中具者。应云。见明之时。见非是明成绩。乃至见非是塞成绩。此之四见古今多解。不看前文及此非字。但见成绩之语。便别作意度解释。文无连贯。旨非起尽。孤然作解。岂称佛心。然此经意。明真见不假明暗等缘。而体常照。故下经云。不由前尘所起知见。明不循根。寄根明发。则诸暗相。永不能昏等。见性既然。闻性亦尔。故下文云。声无既无灭。声有亦非生。生灭二圆离。是则常实在。岂得复言因空因明因心因眼耶 二克尔见体离自见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