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运输队与兑换“参照物”[第3页/共3页]
“别的,今后在白河诸部这边,我们将用粟米作为根基的互换单位,在今后也会用在与其他部落的买卖上,”熊洪耐烦地跟各个族人报告着本身的设法,他想更便利地计算各种物质的代价。
水草当时恰好没走,空出来的运力,熊洪便以50车锡矿石的代价,同意了白石的“租借”计划,只花了三四天的时候,便运送了150车的锡矿石,让白石狠狠地赚了一笔。
其实在部落很早之前就已经有如许的衡量体例,不过当初粟米没有这么多,各种物品之间的代价也没法比较,但现在有了如许的前提,“比如一小我口在我们这边能换多少物质,全数折算成粟米。”
用后代的话来讲,就是权力与任务对等。
现在熊部落手中另有牛车20多辆,驴车30多辆,另有独轮车50余辆,除此以外,木工坊这边任务也不重,当初运送的物质中,就有两车的车轮,随时能够重新制作出十几辆车出来。
而插手的好处也有很多,起首,遵循着力的多少,每个月,统统成员会遵循比例,将运输步队获得的“收益”停止分派。运输步队帮忙各个部落进交运送物质,都要收取必然的“用度”,哪怕是熊部落也不例外,也要交呼应的运费。
而灰叶带着族人们跋山渡水背了几百斤煤炭,只换到了一些肉干和布匹,让熊洪更是印象深切,除了对灰叶等人的佩服外,也对这点运过来的煤炭感到不满——这不满不是针对灰叶,而是针对这糟糕的交通环境。
比如骨部落占一成,那分派的时候,就能分到五十斤粟米。
像白石部落如许修路的,也只要这一个,就连骨部落,也对修路贫乏兴趣。
“这个打算真是……很大胆,”熊大熊二和树皮鹿皮等人相互对视了几眼,乃至沉默了半晌,才由熊大率先发问,“我们供应这些车辆牲口倒没有甚么题目,可如何确保他们能同意这个打算呢?毕竟从打算中,除了能够便利熊部落车辆的通行,仿佛没有看到他们从中获得甚么好处?”
当然熊部落还能够按照物质的紧缺程度,随时调剂分歧物质的兑换比例,采纳“宏观调控”来节制“订价权”,这也算是熊洪为本身部落留下的一个“后门”。
这就意味着,熊洪并不需求在营地筹办与白河诸部统统物质都代价相称的粟米,因为不成能统统部落都会只将原质料买卖给熊部落、而不停止“消耗”,粟米在这个过程中只是起到了一个“普通等价物”的感化,就相称于一个参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