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庄与银行的不同以及山西票号历史(转载)[第2页/共6页]
7、汇兑河工经费。清朝河工经费数额很大,由山西票号卖力汇兑,使山西票号又大获其利。如同治十二年(1873)广东的河工经费一万两交山西票号协成乾、蔚长厚、志成信汇兑。光绪十三年(1887)两广三次汇解银219000两,交山西票号商志成信、协成乾汇兑,解赴天津支应局转解河南河工利用。
起首,钱庄、票号中大多数运营范围较小,资金多是一家一户的,有些是一个家属的,很少有遍及集资的,而同期间西方各国的银行却多是较遍及地集资创办的。钱庄、票号的停业限于海内,而当时西方各国的银行多有超越版图的停业。
5、汇票。凭票给付,汇水随行市。
4、信汇。各凭各信,字号对字号,下付人堂名,须得保付给,汇水随行市。
由上可见,山西票号最后因为商品互换和货币扩大畅通的需求而产生,它是从贸易平分离出来的金融机构。
3、汇兑京银。咸丰时,承平军和清军进入了决斗阶段。八年(1858)承平军摧毁了江北大营,十年(1860)再破江南大营,乘胜占据姑苏,两军在湖北、江西、安徽、浙江等地苦战,长江以北,又有捻军活泼于江苏、安徽、湖北、湖南、山东、山西、河北等省。在这类环境下,各省、关已没法按旧例向北京解送京饷。如咸丰十一年(1861)各省应解京响700万两,实际只解送到100万两。清当局不得已,于同治元年(1862)十仲春准户部奏折,令各省督抚将京饷觅殷实票号设法汇兑。同治二年(1863),湖南将京饷银五万两交在省会由山西贩子创办的蔚泰厚、新泰厚票号汇兑。是年,四川的四万两工程银,因“陕省贼匪猖獗”,交山西贩子创办的元丰玖票号汇兑。是年六月,湖北省将江汉关收洋税项下筹动银三万两,“因直隶门路梗阻,仍由汉镇蔚泰厚票号兑付”。是年八月,又将地丁、盐课、土税、关税等款计十余万银两,“在汉镇蔚泰厚、元丰玖等票号内别离汇兑”。
裕泰典银1000两月息6厘
郁丰号银500两月息7厘
关于放款,又分信誉放款及抵押放款二种。前者放放款时须立一字据,也有随市道风俗办理者。其日利随市道而定,活期者较小;后者抵押货色,须订立条约,执其笔据,押品如系不动产,则须执其红契,并立字据,由承保者垫还。
从19世纪50年代今后,其停业演变成汇兑和垫借公款为主,对浅显贩子和百姓的汇兑已不屑一顾,乃至规定500两以下概不办理汇兑,他们通过汇兑公款手中常常川流大量资金,加上公款不计利钱,从而获得了很大好处。
川汉铁路股款储存有310万银两,此中106万两股款交由山西三晋源、协同庆、天成亨、蔚长厚、蔚丰富、新泰厚等票号收存,表白山西票号与商办铁路之间存在着融通资金的干系。山西票号还为近代企业收存股款、代招股金。光绪三十年(1904)大德通票号曾在开封、上海、汉口、北京等地为河南均窑磁业公司代招股金。光绪三十二年(1906)日升昌等票号曾为河南广益纺纱公司代为收储股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