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修炼道经[第2页/共3页]
孙著转头忙问:“为何?”
世人听罢,个个感慨万千。这些教书先生,大多也是屡试不中才不得不当个教书匠,闻此言也都碰触心中旧事,不堪唏嘘,对沐夫子的取名也自是赞不断口,点头称妙。
座下的匠科教员孙著奇道:“这柔然水军不过几千人,犯我大夏岂不是自寻死路?朝廷也没寻个究竟?”
但是一县父母,毕竟不能空缺。朝廷命令免了王老爷知县的同时,也命了新科探花谭儒林前去安川县接任县令一职。
话分两端,沐先生跟书院的诸位无事闲谈,县衙的王老爷倒是愁眉不展。本来王知县贪恐怕死封闭城门,致数百百姓踩踏伤亡之事,竟被不知哪位同僚上表到了朝廷。朝廷天然大怒,下诏免了他安川知县之职,还命他马上起家回都城领罪。
几位先生都嘉奖孩子天庭饱满、地额周遭,今后必能封侯拜相。沐天扬知是各位的阿谀话,但说到本身儿子,心中也非常受用。
听罢,几人当中的武科先生钱勇点头道:“我可传闻不是甚么全歼,大多都逃脱了。”
世人问此名何意,沐夫子苦笑道:“想某自幼孤苦,全由兄嫂扶养。却不料还未报哺育之恩,半道兄嫂亦放手人寰,未曾留下后代。某自幼苦读,十三岁中秀才、二十五岁落第。自恃天赋极高,一心想金榜落款,谋得个县令布政。却又虚度十五个春秋,不惑之年才不得不回籍。本觉得有举人名头,在乡里也能有个一官半职,却不知无人保举,连个书院的教书先生都当不得。所幸去张员娘家做私塾先生时,被张老爷赏识,才保举我到了书院。后又幸得山荆不嫌我年龄已高,委身下嫁于我,可她分娩时又险丧命。算某平生,只得一个‘难’字。只盼小儿此后能万事如‘易’才是。”
这谭儒林年仅三十,与沐天扬是都城贡院同窗。二人虽相差十余岁,倒是忘年之交,对相互的才学都甚为敬佩。
顿了一下,他又接着道:“我手底下教过的小子,很多都被折威军征召去当兵士了。前几天有几个回家探亲,倒没忘了我这当徒弟的,给我带了几坛子灵州城的老酒,也算有些孝心。我们师徒几个喝的鼓起,就说到这股柔然水军了。”
钱勇喝了口茶,持续说:“这股柔然水军,人数也就两千,却悍勇非常。前去弹压的五万前锋军,愣是被斩杀了一万,剩下的也溃不成军。刘大将军愤怒之下,亲率了二十万雄师前去平乱,却扑了个空。可这刘将军天然不敢照实上表,编了个全歼的名头上报朝廷,还得了很多封赏。”
与沐天扬同在理科的赵老夫子抚须问道:“不知小公子可曾取名?”
几人谈性正浓,前来帮衬的张氏却插口道:“这日头已经偏西了,几位先生要不要在这里用饭,奴家给各位筹措筹措。”
世人点头称是,又想这柔然余孽既然要来大夏国藏身,定会融入大夏官方,只盼大师莫碰到这伙人,免得今后遭到甚么连累。
孙著对此并不体贴,只是猎奇这柔然水军的来源,问道:“那柔然水军既然大部仍在,为何却不见踪迹,不知他们来我大夏到底为何。”
可一向比及天亮,也没甚么动静。安川县令怯懦怕事,天亮了也不敢翻开城门,恐怕贼人混进城中。只见四周城门前,筹算进城出亡的百姓和照顾的牲口相互拥堵踩踏,死伤很多,真是悲惨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