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朋友[第1页/共2页]
沐老夫子哈哈大笑:“夫人此言差矣,你看那些整日繁忙的农夫,大多年不过六十。我等读书论经之辈,皆能年过花甲。”
这一来,搞得天下大乱,良田无人耕耘,军队苦无兵士。百姓劳役赋税太重,乃至于刚过春季,家家都已无可食之粮。西边的吐火罗国和南边的众小国又乘乱对大周朝劫夺侵犯,民不聊生。幸得大夏朝建国天子揭竿而起,灭周朝、御西蛮,抗南侵。这才为百姓谋得朝气。
此中理科、兵科、匠科有乡、会、殿三试,殿试金榜落款者直接委以县令布政、参将谋士、工部员外郎等职。
沐老夫子感受儿子长大了,心中自是欢乐。只是不知这沐易,竟能用这前朝道经,搞出前无前人的新创举!
沐易看父亲兴趣颇高,就大起胆量问道:“小子比来浏览颇多,在后屋找寻到很多前朝古书,多为道经之类。却不知为何残破不堪。还请父亲解惑。”
这一日晌午,母亲云氏做好了饭菜,号召相公和还在读书的儿子用饭。却见沐易抱着书紧盯不放,不由抱怨沐老爷子道:“读书自是应当的,但易儿还小,你就让他整日苦读,他这身子吃得消吗。我倒感觉易儿应当多出去跟火伴们玩耍才是,身子骨也能健壮很多。”
可沐易本人实则对文举并无兴趣,只是喜好读书,非论经史子集,还是兵法别史,都爱不释手,广有浏览。只是一到了书文写对,就一筹莫展。
安川县城的桥山书院,则是远近闻名的古书院。历朝历代金榜落款者无数,状元都不下三十个。四周各县城的学子也都挤破头皮想进桥山书院,就连灵州城内的学子,也为能进桥山书院为荣。
沐夫子捋捋长须笑道:“甚好甚好。”
而其他各科只要乡试,乡试通过者赐与举人称呼,到县衙各司其职。此中武告发酬各州县团练使;算、法、经、医等科各任库正、狱正、吏目、医正等职;会试不中的文、兵、匠科举人等也可得学正、兵司、匠监之职。可谓人尽其用,大夏朝也在短时候内强大,力压周边各国。
沐易最喜好读的,还是家里藏的前朝古书,多为道经。但可惜已经残破不全了。正巧沐易春季考上秀才,离春季退学还远,遂每天在后屋里读这些前朝残书。
沐老爷子难堪不已,只得转头对沐易道:“易儿,你克日所读何书,如有不解之处,尽可向为父扣问。”
沐夫子心中欢畅,也没在乎沐易问的尽是些与科举不相干的事情:“屋后的藏书,皆是前朝所留之书,只可惜本朝建国后,毁道灭佛,能留下些许已是万幸。”
云氏怒道:“你就会说这些正理,怨不得别人说读书人酸腐。”
这沐老夫子一辈子爱书,非论奇志小说,还是稗官别史都皆为爱好。谈及此事,也不免嗟叹不已。
一晃十二年畴昔了,在沐天扬的言传身教下,沐易顺利过了童试、府试。十二岁就通过院试,考中了秀才,比老爹还早一年。沐老夫子大为高兴,对沐易的学习更加上心,只盼他能金榜落款,今后封侯拜爵。
本来前朝大周信奉佛道,广开寺庙道观。光都城就有梵刹万余座,道观数千。且和尚羽士不消耕作劳作,不需征税服劳役。百姓纷繁剃发修行以回避耕耘劳役,天下十人中竟有四五人都是削发人。连前朝天子都信奉玄门,整日找游方方士为他炼灵药、修道行,企图长生不老,修炼成仙。